“言”、“語”、“論”、“說”與先秦論說文體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00:53
本文以先秦文獻為依據(jù),分別從探討“言”、“語”、“論”、“說”等概念入手,討論了言體、語體、論體、說體這四種先秦論說文的基本形態(tài)!把浴弊畛醯囊饬x是普通的言說。在成熟的論說文出現(xiàn)之前,論說的基本形式表現(xiàn)為教令和格言警句。春秋時期,人們常將具有論說性質的教令、格言警句叫做“言”。同時,人們將這種格言警句的集錦叫做“言”。例如,春秋時期有《道德經(jīng)》中提到的《建言》。戰(zhàn)國時期,有《文子》中的《符言》,《鬼谷子》中的《符言》等。在此基礎上,人們將成熟的論說文也命名為“言”。例如戰(zhàn)國時期的《管子·霸言》、《商君書·壹言》等。先秦時期,“語”在散用的時候與“言”相通,同時,“語”有討論、答難的含義。一方面,春秋時期的“語”也指具有論說性質的格言警句、諺語等。另一方面,“語”與討論、答難相聯(lián)系,這使以“語”為名的文本具有記言記事相雜的特點。例如《國語》等!罢摗钡年愂鲇^點的含義使以“論”為名的論說文具有直接陳述論點、以立論為主的特點。例如《茍子》中的《天論》、《禮論》、《樂論》等。同時,“論”具有“討論”、“論難”的含義,這又使具有駁論性質的論說文也以“論”作為篇題。例如《荀子·正論》等。先秦時期,...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中國古代文體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一)中國古代對文體的研究
(二)解放后中國古代文體研究
二 本文的研究對象和角度
三 本文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論說文體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言語受到重視、言語權力下移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的覺醒及立言思想形成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三節(jié) 政治斗爭、教育的發(fā)展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二章 "言"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甲骨文中"言"的內(nèi)涵及其文體萌芽
第二節(jié) 春秋以前"言"的內(nèi)涵--與教令和格言警句相關的"言"
第三節(jié) 春秋時期"言"與論說文
一 作為教育內(nèi)容的"言"
二 作為參政輔政內(nèi)容的"言"及言體論說文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言"與論說文體
一 《文子·符言》、《大戴禮記·曾子制言》及其它
二 "言"的文體內(nèi)涵在《墨子》中的體現(xiàn)
三 戰(zhàn)國時期以"言"名篇的成熟論說文
第三章 "語"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春秋以前"語"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語"的內(nèi)涵及語體論說文
第三節(jié) 《國語》的特點及其論說特征
第四節(jié) 從《國語》與《左傳》用詩對比看其論說性
第五節(jié) 《論語》、《春秋事語》的論說特點
第六節(jié) 《語叢》、《語書》、《汲,嵳Z》及"語"論說性的消解
第四章 "論"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先秦時期"論"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先秦"議"的內(nèi)涵及"論"與"議"的對比
第三節(jié) 先秦"壯不論議"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論"與論說文(一)——論體論說文
第五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論"與論說文(二)——《呂氏春秋》及其《六論》
第五章 "說"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春秋以前"說"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說"與論說文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一)——《墨子·經(jīng)說》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二)——說體論說文
第五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三)——《儲說》和《說林》
第六節(jié) 《漢志》"小說家"考辯及小說文體的嬗變
一 班固、桓譚"小說家"內(nèi)涵與《漢志》"小說家"歸類之間的矛盾
二 《漢志》"小說家"考辯及小說文體的嬗變
結語
附錄一:先秦文獻思想形成或成書時間述略
附錄二:"言"的本義探考
附錄三:西周、春秋時期的"言"教育及"言禮"教育
附錄四:《墨子》"經(jīng)""論"之分與《墨子》論說文
附錄五:"連珠"文體及其與《韓非子·儲說》的關系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437130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4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中國古代文體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一)中國古代對文體的研究
(二)解放后中國古代文體研究
二 本文的研究對象和角度
三 本文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論說文體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言語受到重視、言語權力下移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的覺醒及立言思想形成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三節(jié) 政治斗爭、教育的發(fā)展與先秦論說文的產(chǎn)生
第二章 "言"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甲骨文中"言"的內(nèi)涵及其文體萌芽
第二節(jié) 春秋以前"言"的內(nèi)涵--與教令和格言警句相關的"言"
第三節(jié) 春秋時期"言"與論說文
一 作為教育內(nèi)容的"言"
二 作為參政輔政內(nèi)容的"言"及言體論說文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言"與論說文體
一 《文子·符言》、《大戴禮記·曾子制言》及其它
二 "言"的文體內(nèi)涵在《墨子》中的體現(xiàn)
三 戰(zhàn)國時期以"言"名篇的成熟論說文
第三章 "語"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春秋以前"語"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語"的內(nèi)涵及語體論說文
第三節(jié) 《國語》的特點及其論說特征
第四節(jié) 從《國語》與《左傳》用詩對比看其論說性
第五節(jié) 《論語》、《春秋事語》的論說特點
第六節(jié) 《語叢》、《語書》、《汲,嵳Z》及"語"論說性的消解
第四章 "論"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先秦時期"論"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先秦"議"的內(nèi)涵及"論"與"議"的對比
第三節(jié) 先秦"壯不論議"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論"與論說文(一)——論體論說文
第五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論"與論說文(二)——《呂氏春秋》及其《六論》
第五章 "說"與先秦論說文體
第一節(jié) 春秋以前"說"的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春秋時期"說"與論說文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一)——《墨子·經(jīng)說》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二)——說體論說文
第五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說"與論說文(三)——《儲說》和《說林》
第六節(jié) 《漢志》"小說家"考辯及小說文體的嬗變
一 班固、桓譚"小說家"內(nèi)涵與《漢志》"小說家"歸類之間的矛盾
二 《漢志》"小說家"考辯及小說文體的嬗變
結語
附錄一:先秦文獻思想形成或成書時間述略
附錄二:"言"的本義探考
附錄三:西周、春秋時期的"言"教育及"言禮"教育
附錄四:《墨子》"經(jīng)""論"之分與《墨子》論說文
附錄五:"連珠"文體及其與《韓非子·儲說》的關系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437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43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