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結構理論視域下的世之介與西門慶——結局差異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5 09:04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為理論基礎,對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男》主人公世之介與蘭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主人公西門慶不同階段表現出來的自我、本我與超我狀態(tài)進行對比,探究造成兩個經歷相似的主人公卻擁有截然不同結局的原因。
【文章來源】:戲劇之家. 2020,(08)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二、世之介和西門慶的本我
三、世之介和西門慶的自我
四、世之介和西門慶的超我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西門慶的悲劇形象和命運[J]. 李云. 泰山學院學報. 2016(01)
[2]論井原西鶴的艷情小說[J]. 王向遠. 外國文學評論. 1994(02)
本文編號:3211866
【文章來源】:戲劇之家. 2020,(08)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二、世之介和西門慶的本我
三、世之介和西門慶的自我
四、世之介和西門慶的超我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西門慶的悲劇形象和命運[J]. 李云. 泰山學院學報. 2016(01)
[2]論井原西鶴的艷情小說[J]. 王向遠. 外國文學評論. 1994(02)
本文編號:3211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1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