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到“文氣”的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13:23
本文主要對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氣”到“文氣”的演變作了一些梳理,通過對“氣”的原義的溯源和對不同時期的“氣”的使用情況的分析,以“氣”向美學涵義的嬗變?yōu)橹骶,對“氣”的美學涵義作了初步的探討。全文正文共分四章,文前有緒論。引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本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并對“氣”的主要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概括。由于“氣”的久遠性和它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性,“氣”有了它研究的價值;同時,由于“氣”的含義的模糊性和復雜性,“氣”有了它研究的難度。本文就想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氣”有一個系統(tǒng)的、美學的觀察。第一章追根溯源,探討了遠古時期“氣”的含義。由于受我國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氣”呈現(xiàn)出一種“具象性”的特征,并且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極為密切。人們對“氣”的認識還停留在一種“物質(zhì)化”的狀態(tài),并沒有上升到審美的層面。第二章探討了西周至戰(zhàn)國時期“氣”的含義。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在繼承遠古時期的“氣”的使用的基礎(chǔ)之上,先秦諸子對“氣”的含義在內(nèi)涵與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氣”的含義的分類更加細致化、多樣化。同時也有了美學意義上的“氣”的含義,特別是“樂氣”理...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先秦“氣”字的產(chǎn)生及其原始意義
第一節(jié) “氣”的原義及使用狀況
第二節(jié) 先秦時期“氣”的產(chǎn)生原因
第二章 先秦諸子對“氣”字的理解與使用
第一節(jié) 先秦諸子主體意識的覺醒
第二節(jié) 先秦諸子對“氣”的含義的開拓
第三節(jié) “氣”的含義向?qū)徝酪饬x的轉(zhuǎn)變
第三章 秦漢典籍中“氣”字美學意義的拓展時期
第一節(jié) 秦漢典籍中“氣”的使用狀況的分析
第二節(jié) 西漢前期至東漢中后期文人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
第三節(jié) 漢末的清議及人物品評之風中的以“氣”論人
第四章 曹王“文氣”說的提出與影響
第一節(jié) “文氣”說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氣”在其他藝術(shù)領(lǐng)域的運用
第三節(jié) 曹王“文氣”說的個人理解
第四節(jié) 《文心雕龍》對“文氣”說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小結(jié)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命諧和與審美創(chuàng)造——論“養(yǎng)氣”說的生命美學意蘊[J]. 許家竹. 東岳論叢. 2005(02)
[2]準確把握“氣”的不同內(nèi)涵——“氣盛言宜”與“養(yǎng)氣為文”二說比較[J]. 俞水生. 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4(04)
[3]曹丕文學批評思想新探[J]. 張恩普,呂寶臣. 克山師專學報. 2004(04)
[4]“文氣”說綜論[J]. 王劍.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4(06)
[5]“文氣”說的古典文論價值論析[J]. 謝學春. 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2004(04)
[6]曹丕文學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J]. 吳建民.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7]“文氣論”的研究[J]. 舒坤堯,高菊梅.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8]對曹丕“文氣論”的再認識[J]. 馬芹芬. 呼蘭師專學報. 2003(03)
[9]“文氣”說的淵源及其藝術(shù)價值[J]. 張坤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10]尚“氣”、明“志”和凝于“神”——論韓、柳“古文”理論的實踐品格[J]. 張毅. 南開學報. 2003(03)
本文編號:2989121
【文章來源】: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先秦“氣”字的產(chǎn)生及其原始意義
第一節(jié) “氣”的原義及使用狀況
第二節(jié) 先秦時期“氣”的產(chǎn)生原因
第二章 先秦諸子對“氣”字的理解與使用
第一節(jié) 先秦諸子主體意識的覺醒
第二節(jié) 先秦諸子對“氣”的含義的開拓
第三節(jié) “氣”的含義向?qū)徝酪饬x的轉(zhuǎn)變
第三章 秦漢典籍中“氣”字美學意義的拓展時期
第一節(jié) 秦漢典籍中“氣”的使用狀況的分析
第二節(jié) 西漢前期至東漢中后期文人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
第三節(jié) 漢末的清議及人物品評之風中的以“氣”論人
第四章 曹王“文氣”說的提出與影響
第一節(jié) “文氣”說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氣”在其他藝術(shù)領(lǐng)域的運用
第三節(jié) 曹王“文氣”說的個人理解
第四節(jié) 《文心雕龍》對“文氣”說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小結(jié)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命諧和與審美創(chuàng)造——論“養(yǎng)氣”說的生命美學意蘊[J]. 許家竹. 東岳論叢. 2005(02)
[2]準確把握“氣”的不同內(nèi)涵——“氣盛言宜”與“養(yǎng)氣為文”二說比較[J]. 俞水生. 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04(04)
[3]曹丕文學批評思想新探[J]. 張恩普,呂寶臣. 克山師專學報. 2004(04)
[4]“文氣”說綜論[J]. 王劍.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4(06)
[5]“文氣”說的古典文論價值論析[J]. 謝學春. 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2004(04)
[6]曹丕文學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J]. 吳建民.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7]“文氣論”的研究[J]. 舒坤堯,高菊梅.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8]對曹丕“文氣論”的再認識[J]. 馬芹芬. 呼蘭師專學報. 2003(03)
[9]“文氣”說的淵源及其藝術(shù)價值[J]. 張坤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10]尚“氣”、明“志”和凝于“神”——論韓、柳“古文”理論的實踐品格[J]. 張毅. 南開學報. 2003(03)
本文編號:29891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98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