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西漢賦生命主題論稿

發(fā)布時間:2020-10-27 13:30
   生命問題既是哲學家討論的中心話題,也是文學作品的表現對象。本文以西漢賦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了西漢賦的生命主題。本文認為,西漢是儒道并進、神仙信仰極為流行的時代,也是強化專權的時代,更是死亡意識和長生幻想極其濃郁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西漢賦家們既關注現世生活的質量,更憂慮生命短暫的無法回避。在這二元悖論的生死選擇面前,他們感到困惑、迷茫和無助。于是,他們便借助于辭賦創(chuàng)作,盡情抒泄其生命焦慮,也適時表達了他們的生命觀和生命價值觀。這是我們選擇此課題的原因之所在。本文共分為八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該章首先辨別了“漢賦”和“生命主題”這兩個關鍵詞,然后回顧了西漢賦主題研究史,并就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略作說明。本章認為,二十世紀前的西漢賦研究者關注漢賦的諷諭、抒情特點,已觸及了主題研究,但政治功能論傾向較明顯。二十世紀以來,許多研究者觸及西漢賦生命主題的研究,成為本文探討的學術基礎。新世紀以來,探討古代作家的生命意識及其作品的生命主題者越來越多,也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不過,人們對漢賦生命主題關注的并不夠,這也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學術空白。 第二章:西漢賦家的生命觀和生命價值觀。本章首先追溯了西漢賦家生命觀和生命價值觀形成的思想淵源,認為關注現實的先秦儒家、關注自我生命的先秦道家以及鼓吹求仙長生的先秦神仙信仰等,是西漢賦家生命觀和生命價值觀形成的主要思想淵源。本章從西漢賦家對成為帝王師友的期盼和追憶、對人生“三不朽”的躬身踐履及其在仕進途中的遭遇、生活期待和國家意識等方面,分析了他們的生命觀、生命價值觀形成的現實原因及其表現特點。進而認為,西漢賦家的生命觀和生命價值觀具有時代差異性,這在西漢賦生命主題中有明顯體現。 第三章:西漢賦的貴生主題和游仙主題。該章認為,西漢黃老道家思想是漢賦貴生主題和游仙主題形成的思想基礎,而西漢時代死亡現象的增多則是其現實基礎。尤其是漢匈戰(zhàn)爭和西漢律令的嚴苛所導致的大量死亡事實,成為西漢賦家的生命壓力。他們幻想通過游仙來獲取肉體和精神的自由,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當然,期望長生、逃避死亡的本能愿望也是該主題形成的心理原因。 第四章:西漢賦的個體生命感傷主題。本章認為,西漢賦家的生命焦慮是西漢賦興盛的心理驅力。他們遭受外在的專權壓力,對戰(zhàn)國士人享受人格自由的追憶與渴念,共同促成西漢辭賦的發(fā)展興盛。他們?yōu)闈M足專權統治者的需要而“為文造情”,也為滿足自身情感抒泄的需要而“為情造文”。專權政治、帝王喜好是其創(chuàng)作的外在驅力;而政治壓力感之下的憂心焦慮、苦悶哀怨則是其內在驅力。本章通過從時命感傷、感嘆生命短暫和待時保命等三個方面的分析,認為政治壓力感和生命短暫壓力是西漢賦的個體性生命感傷主題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西漢賦的憂國憂民主題。本章分析了該主題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并就西漢賦家憂患民生、關心國家命運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本章認為,賦家們對天下、百姓命運的憂慮既與其君、國、民一體觀有關,也與西漢的現實狀況有關。同時,本章就“美頌”和“諷諫”作了重新探討,認為其間同樣寄寓著賦家的生命理想和生命追求,應屬于生命主題的范疇,而不是政治主題范疇。 第六章:西漢賦的士群體憂患主題。本章從西漢賦家的生存環(huán)境、西漢賦的士群體憂患主題以及西漢中后期賦家的生命境界等方面進行分析。本章認為,賦家們對士人群體命運的憂慮,主要基于自身的處境和對專權政治所帶來的政治壓力感的體悟和理解,藉此認為他們的生命境界間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之間。而他們的“自我”和“他我”雙重人格的形成,也與此有關。 第七章:西漢詠物賦的主題分析。本章首先介紹了西漢詠物賦的文獻存軼狀況,并就西漢詠物賦的真?zhèn)螁栴}進行了必要的考辨。然后就借物托諷的藩國臣僚賦、因物寓理的諸侯王賦和托物寓情的帝國臣僚賦的主題問題進行了探討。本章還就《神烏賦》的主題問題作了專門的分析,認為作者著力于對傳統的道德價值體系之核心“仁”的虛偽性和虛假性進行了批判,表露了作者對生命悲劇的深刻洞察和自我“醒悟”意識。 第八章:西漢賦家的“自我”期待與“他我”意識。該章從西漢賦家的人格角度,分析了西漢賦生命主題形成的內在原因。本章認為,“自我”意識關注自身,而“他我”意識則關注社會。兩者間既存在矛盾,也可以協調,而西漢賦家似乎更關注前者,故而把創(chuàng)作辭賦作為解決沖突的文人方式。從“自我”價值期待角度看,西漢賦家既有很強的個體性功利期待,也有“自我”價值訴求受阻而產生的臣妾身份意識,因而具有濃郁的個體性生命焦慮。從“他我”意識角度看,隨著西漢大一統專權政治的確立,他們具有較濃郁的“他我”意識。這既是西漢政治需求的結果,也是賦家身份文人化的結果,由此導致其強烈的群體性生命焦慮感。本章還從文人角色沖突和賦家善于將“賢臣”與“諛臣”作為“自我”和“他我”的對象化存在兩個方面,進一步論證了西漢賦生命主題形成的原因。所以,本章實際上代行了結論的職責,這是需要說明的地方。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本文的兩個關鍵詞
        一 "漢賦"范疇的界定
        二 "生命主題"的內涵
    第二節(jié) 二十世紀前西漢賦主題研究述略
        一 兩漢時期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三 唐宋元時期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四 明、清與近代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第三節(jié) 二十世紀西漢賦主題研究述要
        一 建國前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二 建國后至1980年間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三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四 港臺及海外學者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第四節(jié) 近年來的西漢賦主題研究
    第五節(jié) 本項研究的學術背景及基本設想
        一 學術背景
        二 研究思路與基本設想
第二章 西漢賦家的生命觀與生命價值觀
    第一節(jié) 思想淵源:先秦儒家、道家與神仙信仰
        一 遙遠的回憶:遠古先民抗拒死亡和幻想長生的意識
        二 西漢賦家生命觀的淵源之一——先秦儒家
        三 西漢賦家生命觀的淵源之二——先秦道家
        四 西漢賦家生命觀的淵源之三——先秦神仙信仰
    第二節(jié) 渴望自由:西漢賦家的生命觀與生命價值觀
        一 文化苦旅中的夢想與追憶
        二 對"三不朽"的期待與躬身踐履
        三 奔競場中的尷尬與快感
        四 現實命題中的自我期待
    第三節(jié) 主文譎諫:西漢賦家的國家意識
        一 "大一統"前提下的國家意識
        二 王道、仁政基礎上的國家意識
第三章 西漢賦的貴生主題和游仙主題
    第一節(jié) 黃老道家思想在西漢的衍變與影響
    第二節(jié) 西漢賦的貴生主題
    第三節(jié) 西漢賦的游仙主題
        一 現實背景與觀念背景
        二 西漢賦的游仙主題
第四章 西漢賦的個體生命感傷主題
    第一節(jié) 生命焦慮——西漢賦創(chuàng)作的心理驅力
    第二節(jié) 西漢賦的時命感傷主題
        一 "時命"概念
        二 悲時命之不遇
        三 嘆生命之短暫
        四 盼保"命"以待時
第五章 西漢賦的憂國憂民主題
    第一節(jié) 政治與文化背景
    第二節(jié) 憂患民生、心系天下
        一 西漢時代的"民本"思想
        二 對國家、百姓命運的憂慮
    第三節(jié) 西漢賦美頌、諷諫主題的再探討
第六章 西漢賦的士群體憂患主題
    第一節(jié) 西漢賦家的生存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西漢賦的士群體憂患主題
    第三節(jié) 西漢中后期賦家的生命境界
第七章 西漢詠物賦的生命主題
    第一節(jié) 西漢詠物賦的文獻存佚概況與真?zhèn)慰急?br>    第二節(jié) 西漢詠物賦的主題傾向
        一 借物托諷的藩國臣僚賦
        二 因物寓理的諸侯王賦
        三 托物寓情的帝國臣僚賦
        四 關于《神烏賦》的主題
第八章 西漢賦家的"自我"期待與"他我"意識
    第一節(jié) 西漢文人的"自我"期待與"他我"意識之矛盾
        一 "自我"期待的個體性與"他我"意識的群體性
        二 西漢文人的"自我"與"他我"的矛盾沖突
        三 西漢賦家解決"自我"與"他我"沖突的文人方式
    第二節(jié) 西漢賦家的"自我"期待與臣妾意識
        一 西漢賦家的功利期待
        二 西漢賦家"自我"價值訴求受阻與臣妾身份
    第三節(jié) 西漢盛世時期賦家的"他我"意識
        一 西漢賦家"他我"意識的形成條件
        二 西漢盛世時期的政治需求與文人身份的強化
    第四節(jié) "自我"與"他我"——西漢賦家的身份意識
        一 "自我"期待的失落與個體性生命焦慮
        二 "他我"意識的強化與群體性生命焦慮
        三 文人角色沖突與西漢賦家的身份意識
        四 "賢臣"與"諛臣":"自我"與"他我"的對象化
參考文獻
附錄一:兩漢時期屈原的崇高化與《離騷》的經典化歷程
附錄二:漢賦作家創(chuàng)作的地域性與漢賦的地域特色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蔡彥峰;略論漢賦中的情愛表現[J];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2 蔣文燕;20世紀漢賦分類研究述評[J];南都學壇;2002年02期

3 李文潔;走向文章之士的心路歷程——從漢代的三篇不遇賦談起[J];求是學刊;2002年03期

4 郭建勛;揚雄及其《反離騷》之再認識[J];求索;1989年04期

5 程世和;漢初藩府士人的精神轉型與賦家之心的初步形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王鳳霞;以空間超越求長生久視——先秦兩漢詩騷作品的求仙模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02期

7 張強;;賈誼賦考論四題[J];文學遺產;2006年04期

8 陳允鋒;漢賦作家的生命欲望及其創(chuàng)作心理特點[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年03期

9 王繼訓;從漢賦的歷史層面看知識分子與皇朝政治的關系[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本文編號:28585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8585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0e0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