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屈原心路歷程的整體性建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20-08-14 09:53
【摘要】: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專門的文學家,主要生活于戰(zhàn)國末期楚國楚懷王、頃襄王兩代,當時是楚國由盛而衰的時期,國內(nèi)、國外矛盾頻仍;也是中國由戰(zhàn)國時代向封建大一統(tǒng)時代過度的序幕階段。面對復(fù)雜的國內(nèi)、國外形式,具有敏銳政治嗅覺的屈原深刻認識到變法改革的必要性,因此而成為楚國上流社會中力主改革的先進派,他與貴族保守派圍繞著新法的擬定與推行進行了一系列頑強而激烈的對抗,但最終都因勢單力孤而歸于失敗,他本人也因此郁郁寡歡,并最終走上了自沉汨羅江的道路。 文章從屈辭中關(guān)于屈原在現(xiàn)實中的遭遇,分析了屈原與楚懷王、楚頃襄王的遇與不遇的矛盾,與國內(nèi)外政敵和群小前進與倒退、正義與非正義的矛盾、與自我靈魂深處堅持真理與否認謬誤的矛盾,高揚了屈原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和與真理共存的崇高人格,以此作為屈原追求的生命價值之所在!毒鸥琛贩从车某䥽姿缀途袂楦惺乔瓘娏冶瘎∏閼训募耐,是屈原把理想精神推向更高境界的過度和鋪墊。屈原在《離騷》等篇章中設(shè)計的天人合一的幻想世界,是借助神話、宗教等形式,表達思想的縱深發(fā)展過程,在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美政理想,在那里得以圓滿的精神上的實現(xiàn),其理想和精神找到了美好的家園和彼岸。 屈辭中盛載的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他對理想的夸父般的執(zhí)著探求精神以及屈原的抒情模式,都影響、澤被了其后的失意的中國古代仕人與文人,為他們提供了精神避難的港灣。屈原也因此由政治上的失意者、不幸者蝶化為文學上的圣人與先軀。 對屈原及屈辭的研究自西漢起綿續(xù)至今,研究的文章和書籍也是蔚為大觀,可謂汗牛充棟,特別是近代和現(xiàn)代研究更是把以屈辭為代表的楚辭研究推向了高峰。但把屈辭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以其心路歷程來貫穿各部作品,使屈辭由零散的作品的物理的集合變?yōu)橐粋有機的整體卻是鮮見的。本文擬通過對屈辭作品與相關(guān)資料的耙梳,整理并做歷史的,辯證的解讀,來深入研究和論述屈原心路歷程的整體性建構(gòu)。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92872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大榮;論屈原的執(zhí)著意識[J];船山學刊;1998年02期
2 鄧宇英,鄭周明;屈原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古代悲劇精神的文化溯源[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3 吳全蘭;試論屈原悲劇結(jié)局的必然性[J];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9年03期
4 李金善;屈原與先秦士人的修身傳統(tǒng)[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孟祥榮;論元散曲中屈原評價的文化意義[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曲德來;屈原的“鄉(xiāng)國之情”、氣質(zhì)和人格新論[J];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04期
7 李偉實;《離騷》中求女之謎破解[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年01期
8 潘世東;論終極觀視野下的屈原之死[J];十堰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9 劉樹勝;《河伯》的解讀[J];邯鄲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10 范正生;人格的獨立與自我的分裂——屈原創(chuàng)作心態(tài)新探[J];泰安師專學報;1999年05期
本文編號:2792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9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