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漢魏六朝時期的“七”體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16:49
【摘要】: “七”體是指由西漢枚乘首創(chuàng)的一種以“七”名篇且著力鋪陳七事以寓勸諫的文體形式。此種文體在漢魏六朝創(chuàng)作非常繁榮,有專集出現(xiàn),但隋唐以后漸趨衰落,創(chuàng)作日少。由于此體作品的體制內(nèi)容大都雷同,屬模仿的系列之作,且興盛的時間不長,故而后代評價不高,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文在詳盡搜羅漢魏六朝“七”體作品和歷代文人的評論的基礎上,采用內(nèi)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即一方面注重對文學作品本身的探討,另一方面對文學作品與作家所處的時代特點、社會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思想才情等方面的關系進行研究,論述了“七”體的界定、淵源及在漢魏六朝的演進情況,這應該說無論對“七”體本身,還是對中國文學史或文體發(fā)展史的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 主要觀點有:“七”作為文體最早被摯虞提出,到南北朝得到普遍承認;“七”體是賦的分支,具有與其它賦類相區(qū)別的特點,其基本體制由西漢枚乘《七發(fā)》確立;七體在其流變過程中,招隱取代問疾成為題材上的突破,仕隱之辯為文人表述個人情性、價值取舍及德政標準提供了合適的途徑,折射了思想界的矛盾斗爭;藝術上的新變表現(xiàn)為人物取名的藝術化和人物的觀念化以及在內(nèi)容形式相互因襲的前提下片面追求藝術技巧的傾向。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79915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I206.2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科鏤;中國古代“七”體考論[D];黑龍江大學;2010年
2 鄒青;唐后“七”體創(chuàng)作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79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7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