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東坡居士好,姓名高掛在黃州——蘇軾謫居黃州時期的生存樣態(tài)及其文學、書法創(chuàng)作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萬益;;一個書法人的藝術追求[J];收藏;2011年08期
2 白銳;;“洞見”書法——讀沈鵬先生《書法,回歸“心畫”本體》有感[J];美術觀察;2011年08期
3 蓋金平;;試論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立意[J];當代人;2011年07期
4 李洪臣;;書法家吳大崴的妙手禪心[J];法人;2011年09期
5 查律;;坐把蒲葵扇 閑吟三兩聲——張一兵與他的書法事[J];金融博覽;2011年09期
6 金丹;;創(chuàng)作隨想錄[J];中國書畫;2011年08期
7 隋日東;;我的姑父王信[J];草原;2011年06期
8 黃鑄;;展廳文化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劉曉陶;;蘇軾書法美學中的佛教觀[J];美術研究;2011年02期
10 于軍民;;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生成性特征探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廷湘;;近20年四川盆地社會生活習慣變遷分析[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韓慶祥;鄒詩鵬;;人學何以成為當代哲學的主題形態(tài)?[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三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廷湘;;對新時期文化討論的反思[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維彪;;吳昌碩對石鼓文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5 李苓;;外國出版集團發(fā)展透視[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6 陳永革;;中國書法本體特征淺論[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1998年
7 言恭達;;全球化語境下的審美轉型與文化自覺[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8 金春郊;;高校書法教學應側重實用性[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9 由興波;;論黃庭堅晚年詞、詩、書創(chuàng)作的互補[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衣俊卿;;現(xiàn)代技術文化批判的中國語境(提綱)[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明善;書法創(chuàng)作三境界[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記者 朱凱;古代書法創(chuàng)作國際研討會在寧舉行[N];南京日報;2009年
3 YMG記者 高少帥 通訊員 舒寫;煙臺書法創(chuàng)作基地在棲霞廟后掛牌[N];煙臺日報;2010年
4 高鳳;大石橋市 成立書法創(chuàng)作培訓基地[N];營口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賴睿;當下書法創(chuàng)作不如古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6 月琴;穆棱成為省書法創(chuàng)作培訓基地[N];黑龍江日報;2011年
7 吳紫薇;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純形式”[N];青海日報;2011年
8 吳紫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純形式”(下)[N];青海日報;2011年
9 朱錦標(江蘇,二00一級研修班);書法創(chuàng)作需具備一定的條件[N];中國藝術報;2002年
10 劉宗超;花非花[N];美術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世基;當代臺灣書法創(chuàng)作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徐頌華;中國書畫藝術電子化創(chuàng)作的初步算法性探索[D];浙江大學;2007年
3 趙偉平;身心與書法審美關系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由興波;詩法與書法[D];復旦大學;2006年
5 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國銀;德性倫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楊疾超;古代書法批評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守民;明鄭—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臺灣地區(qū)碑派書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天德;現(xiàn)代書法的水墨形態(tài)[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10 秦秋田;大學的現(xiàn)代性審視與合法性構劃[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銳;惟有東坡居士好,姓名高掛在黃州——蘇軾謫居黃州時期的生存樣態(tài)及其文學、書法創(chuàng)作[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徐朝新;斗方書法創(chuàng)作談[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3 劉玉坤;陰陽互補與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張恒煙;略論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節(jié)奏[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5 王業(yè);中國古代“集大成”書法創(chuàng)作論[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6 薛治洲;追求展廳效應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7 朱軍;書法對中文字體設計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8 戚榮金;近十年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制作”現(xiàn)象評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慧龍;書法的生命意蘊論綱[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明明;書法美學的立體闡釋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走向的預測[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68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6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