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蘇轍《古史》及其經(jīng)世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02:06
【摘要】: 蘇轍同其父兄并稱“三蘇”,以文名為后世所矚目,其史學著作《古史》及其中的經(jīng)世思想則容易被忽略。蘇轍經(jīng)歷了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在當時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而社會矛盾重重的形勢下,經(jīng)學出現(xiàn)新的發(fā)展趨勢,理學逐漸發(fā)展起來。文風隨之丕變,崇經(jīng)重史的社會風尚興起!豆攀贰樊a(chǎn)生于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經(jīng)學色彩濃厚,以經(jīng)治史的特點顯而易見。加之蘇氏家學根基深厚,蘇氏治經(jīng)治史皆頗具功力。而且蘇氏家學好以史論政,重視史學的社會功用。蘇轍本人治學亦頗有成。仕途跌宕,但其一生濟世救國之志不歇。這些都成為《古史》中經(jīng)世思想的來源?v觀整部《古史》無論是對《史記》相應(yīng)部分的改動,還是作者的論述和注釋,無不貫穿著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古史》的經(jīng)世思想核心是強調(diào)有德之君與賢良之臣相守共治。有德之君,才能善治邦國,民心向之,成就王道。反之倒行逆施之暴君則會導(dǎo)致民不聊生,國破家亡。而賢臣,則應(yīng)是德、才、能兼?zhèn)?忠心為國為君之人。同時,推行禮義治國,與民休息不輕易擾民,遵循人情不求為異,及輔以法制和藏富于民的諸種安民政策。通過對《古史》的經(jīng)世思想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古史》所具有的社會價值及學術(shù)價值。即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與人本主義精神;對《史記》所載上古史部分有糾謬補缺之功,同時博采眾家的思想特質(zhì)對當世哲學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然,《古史》著述的局限性亦在所難免。我們要客觀看待。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玉鵬;徐超;;試論蘇轍《詩病五事》詩學思想[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1年08期

2 王新立;;論蘇轍宦游生涯中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J];河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王彩梅;馮瑞珍;;蘇轍“文氣”說論析[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4 月華;;中秋賞月到四更[J];民間文學(故事);2011年09期

5 鄭子運;;宋人使遼詩的文獻價值[J];古典文獻研究;2006年00期

6 粟品孝;;宋代三蘇的史論[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00期

7 ;趣味語文 兄妹出丑[J];青少年書法;2011年15期

8 張淳;;信·達·雅——《明月幾時有》英譯欣賞[J];新高考(高二語數(shù)外);2011年Z1期

9 潘殊閑;;眉山與三蘇的產(chǎn)生[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00期

10 申東城;;“三蘇”軍事思想異同論[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蔣宗許;;蘇轍詩文輯佚考辨[A];中國訓(xùn)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蔣國良;;“一唱三嘆”的傳統(tǒng)審美論鉤沉[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3 鄭林森;;老峨眉山上鳳凰殿的考察[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4 方健;;蘇軾在徐州[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七輯)——中國古都學會2000年學術(shù)年會暨中華古都徐州歷史文化資源開發(fā)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劉夕佳;;試論宋遼文化融合中的出版物作用[A];我所向往的編輯——第三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3年

6 王家年;;獨特的日鑄茶詩[A];上海市茶葉學會2009-2010年度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琳祥;蘇軾、蘇轍的出生地絕不是眉山紗~ 行[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演講人 曾棗莊;“時名誰可嗣 父子盡賢良”[N];光明日報;2010年

3 王琳祥;蘇軾、蘇轍的出生地絕不是眉山紗毅行[N];中國文物報;2010年

4 安徽師范大學 程宏亮;韓駒:蘇轍心目中的“儲光羲”[N];光明日報;2007年

5 本報特約記者 楊寧 李豐佑;龐中華“做大餅也要與眾不同”[N];中國郵政報;2005年

6 韓文奇;張耒交游與仕宦二考[N];光明日報;2006年

7 記者 謝慶 通訊員 張新;精美雕刻出宮廷 蘇氏故居需保護[N];鄭州日報;2007年

8 王九洲;別讓困境成為生活枷鎖[N];解放軍報;2011年

9 黃團元;說“避嫌”[N];人民日報;2006年

10 閻慰鵬;當代三蘇研究集成之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彩梅;蘇轍文藝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劉茜;蘇轍的《春秋》學與《詩經(jīng)》學[D];浙江大學;2007年

3 李真真;蜀黨與北宋黨爭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徐宇春;蘇軾唱和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韓文奇;張耒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俊;釋道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侯步云;北宋《春秋》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8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建芳;蘇軾與《周易》[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金甫f

本文編號:27558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558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cc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