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魯迅郁達夫關系論

發(fā)布時間:2020-06-21 19:27
【摘要】: 魯迅、郁達夫這一對文壇密友,在現(xiàn)代中國文壇被傳為佳話,他們作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分別開啟了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小說的潮流,無論現(xiàn)實型的魯迅,還是浪漫型的郁達夫,他們之所以會成為至交,因為他們有相似的成長經(jīng)歷,又都是追慕“真”的人,待人真誠,做人很真實,讓人體會到一層實在,都是追求真摯之人,彼此之間更是真誠以待。兩人也都是頗具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路途上,互相理解,攜手并進,共進退,甚至同時遭難,并盡全力促進中國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編輯刊物,不遺余力;發(fā)掘新人,給以幫助,為他們的成長提供發(fā)展的平臺,較為適合的環(huán)境,中國現(xiàn)代文學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當中應該說他們的功勞是不可估量的。魯迅和郁達夫本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上迥異,但有一點不應該忽略,在創(chuàng)作觀念上他們實質上都注重將個人情感的注入,因而在他們的小說中,不難發(fā)覺,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他們自身所代表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共同的生命體驗,纏繞身邊揮之不去的是漂泊感與孤獨感,又因個人性格因素中的差異,一類是無目的的飄蕩,另一類是有既定方向的奮力前行;自憐自艾,偏于自我考慮的孤獨體驗,與先覺者不被理解的苦悶之別,是大我與小我之異;陷于苦痛的經(jīng)驗當中,在努力的尋求一種生命的解脫,性格特質上的差異,顯示為選擇路徑的不同。在抒發(fā)自己切身感懷技巧的選擇上,可以見得二人都是敘寫自己內(nèi)心情懷的能者,采取了多樣的模式,同時也就使得小說呈現(xiàn)出詩化的特征。烘托氛圍,讓環(huán)境打上人感情的烙印,用生動的景物描寫,為人們營造了真切可感的沉寂氛圍,郁達夫個人化的情感,讀來讓人心傷,而魯迅的廣博深沉,發(fā)人深思,令人覺得憂心忡忡。另外一種方式,注重小說語言的節(jié)奏美,在調(diào)整句子的長短之際,流露出情緒之流。節(jié)奏為抒情服務,魯迅應用得更為嫻熟,暗流涌動,震撼人心,郁達夫的或激越或低沉,是內(nèi)心感受的直接展露,讓人心潮澎湃,隨著文字的敘述感情在跳動。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206.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國書;;《聊齋志異·阿寶》死亡情節(jié)建構的心理訴求[J];蒲松齡研究;2008年04期

2 梁冀;;論小說中“物”的敘事功能[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梁冀;;小說環(huán)境再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4 張錦;;夏志清對新時期以來內(nèi)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的影響[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鄭玲;90年代張恨水研究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6 黃書泉;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詩性省思——葉維廉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何軍民;;沈從文倫理思想的文學建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臧晴;;性別敘事中的悲劇意識——論《狂人日記》與《金鎖記》的瘋癲形象[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朱華;;中國少數(shù)民族小說作品在國外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柏樺;余夏云;;闖蕩江湖——莽漢主義的“漫游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周惠;;論魯迅的“人學”災害觀及其文學表述[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何峰;;邊緣化的冷眼旁觀與后現(xiàn)代的思維向度——魯迅與卡夫卡[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4 張文剛;;“夢”與“花”:顧城和海子詩歌創(chuàng)作之比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1)[C];2006年

5 楊光祖;;艱難的突圍與掙扎——新世紀西北中短篇小說論[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1)[C];2007年

6 章羅生;;新世紀如何“重寫文學史”——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00》談起[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6)[C];2007年

7 肖偉勝;;作為生命救贖形式的自敘傳小說——論郭沫若早期小說[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陳裕容;;王余杞代表作《自流井》與鹽文化[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紀中國文學都市“巫女”形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顏水生;論中國散文理論的現(xiàn)代性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侯桂運;文言小說詩化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付蘭梅;凝眸“過渡人”的文化臉譜[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輝月;論許地山文學創(chuàng)作的悲劇精神[D];河北大學;2007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輝;孫犁晚年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化批評[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周潔;命運之契[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岳佳寧;端木蕻良長篇小說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周麗雯;說海透珠——論吳興華的作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白玲;論四十年代小說的想象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邢玉梅;魯迅與民俗文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245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245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6ef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