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戰(zhàn)爭篇章的敘事藝術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巍;呂明臣;;《左傳》敘戰(zhàn)篇章圖式及其成因[J];文藝評論;2012年10期
2 殷國光;劉文霞;華建光;鄭路;;《左傳》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再探討[J];語文研究;2013年01期
3 倪天祥;試論《左傳》戰(zhàn)爭篇章的結構藝術[J];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趙志強;劉朝暉;;《左傳》君子觀及現(xiàn)代啟示[J];語文學刊;2007年21期
5 許夙慧;;《左傳》中的避諱語使用舉要[J];語文學刊;2010年07期
6 楊曉娟;;從《左傳》到《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看同義詞的出現(xiàn)及連用[J];語文學刊;2010年10期
7 蔣勇;;《左傳》中的大國稱霸之道[J];語文學刊;2012年18期
8 王東美;;《左傳》中作為襯托意義的女性形象[J];林區(qū)教學;2013年04期
9 邢猛;;論《左傳》報恩敘事的原理與功能[J];文藝評論;2016年11期
10 伏雪芹;;《左傳》載夢的特點及其時代意義[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2 錢慧真;;《左傳》疑義新證[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胡光舟;;論《左傳》的史觀及其表述方式[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4 李衛(wèi)軍;;“評點”釋義:以《左傳》為中心的述論[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七輯)——中國文化論的我與他[C];2007年
5 吳培德;;《左傳》之倫理觀[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毛振華;;《左傳》賦詩、引詩與春秋解《詩》之學[A];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二十四輯)[C];2013年
7 侯文華;;《左傳》災異現(xiàn)象芻議[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8 彭安湘;;論《左傳》中齊魯兩國女性的風貌及其文化內蘊[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9 張新科;;《左傳》敘事文的藝術結構[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10 郭丹;周晶純;;《左傳》行人辭令賦詩取義類型考論[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教授 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 傅剛;《左傳》如何讀(下)[N];人民政協(xié)報;2019年
2 傅剛 北京大學教授 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左傳》如何讀(上)[N];人民政協(xié)報;2019年
3 北京大學教授 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 傅剛;《左傳》如何讀(中)[N];人民政協(xié)報;2019年
4 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 楊虎;《左傳》的“孝”觀念:從祭祀義向“養(yǎng)”“敬”義的轉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5 南通大學范曾藝術館 唐明亮;近代域外《左傳》研究路徑各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6 段瀾濤 張繼軍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左傳》中所見“志”類文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7 蘇們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左傳》“爾有母遺~D我獨無”斷句新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8 郭丹;怎樣讀《左傳》[N];中華讀書報;2015年
9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 包瑞峰;《左傳》 百年完璧成一書[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10 陳冠蘭;以禮治左傳之“善本”[N];中華讀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子初;明代《左傳》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2 高方;《左傳》文學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宗棠;清代《左傳》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金永健;清代《左傳》考證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5 許超;《左傳》的語言網(wǎng)絡和社會網(wǎng)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6 李華;《左傳》修辭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巍;《左傳》敘戰(zhàn)語篇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王玲;《左傳》魯人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程小青;呂祖謙《左傳》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10 齊琳;《左傳》事件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紅芹;《左傳》戰(zhàn)爭篇章的敘事藝術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晶;《左傳》中“禮”的思想與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7年
3 華珍;《左傳》生死觀及其敘事表現(xiàn)[D];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4 李韶華;《左傳》中的樂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5 彭飛;《左傳》夢現(xiàn)象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6 卓莉;林紓的《左傳》選評本及其古文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7 張曉萌;《左傳》與《戰(zhàn)國策》女性比較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4年
8 溫曉玲;《左傳》“志怪”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9 張淑良;《左傳》祭禮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羅靜;西漢《左傳》學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03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60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