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胡適文學理論的現(xiàn)代性與復雜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東風;;重建文學理論的政治維度[J];文藝爭鳴;2008年01期
2 張曉春;;堅守與突圍:關于文學理論的邊界之爭[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錢中文;文化、文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前景[J];文藝研究;2003年02期
4 王寧;走向東西方對話和開放建構的文學理論——“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2000年06期
5 斯義寧;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6 高楠;;新時期以來文學理論范式建構三題[J];中國文學研究;2019年03期
7 王寧;;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與世界[J];國際學術動態(tài);2001年04期
8 趙炎秋;;中國特色文學理論建構的歷史經(jīng)驗[J];學術研究;2019年05期
9 張文茹;潘珊;;英美大學文學理論課的興起與發(fā)展[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03期
10 邢建昌;;文學理論的知識學屬性[J];文藝理論研究;201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J.希利斯·米勒;劉蓓;劉華文;;文學理論的未來[A];東方叢刊(2006年第1輯 總第五十五輯)[C];2006年
2 湯學智;;從生命視角看文學理論的未來[A];東方叢刊(2006年第1輯 總第五十五輯)[C];2006年
3 譚少茹;楊黎紅;李輝;;“21世紀文學理論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A];東方叢刊(2006年第1輯 總第五十五輯)[C];2006年
4 龔鵬程;;文學理論跨學科[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學藝術的對話與共生”中國文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王元驤;;文學理論能“告別”嗎?[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6 馮巍;;文學理論:作為研究對象[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7 楊伯特;;近30年文學理論的“他者化”及其產(chǎn)生的問題[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8 郭躍輝;;新時期外來文論教材對我國文學理論觀念的影響[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9 于壯;;作為文學理論媒介的書信——以簌石、子規(guī)通信為例[A];第十七屆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陶東風;;文學理論:為何與何為[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學理論的發(fā)展[N];文藝報;2000年
2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李志雄;晚近文學理論:借歷史變遷而升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3 姚文放;文學理論的話語轉向及其中國問題[N];文藝報;2019年
4 本報記者 查建國 仝薇;創(chuàng)新文學理論的中國話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5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邢建昌;從知識學模式看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chǎ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6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教授 趙憲章;“上手性”:文學理論的價值參照[N];社會科學報;2018年
7 邢建昌;文學理論的知識學屬性與理論創(chuàng)新[N];文藝報;2018年
8 相龍烽 黑龍江大學哲學院;文學理論的邊界與效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9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馮憲光;發(fā)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10 楊守森;譜系學視野中的世界文論轉向[N];文藝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雄平;文學理論的現(xiàn)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學;2006年
2 謝旭;王學與中晚明文學理論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黃崇超;從與文化、藝術關系的演進看中國文學理論建構[D];山東大學;2010年
4 付剛;文藝學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回顧與探析[D];吉林大學;2015年
5 李煒;伊格爾頓的解構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6 紀燕;劉若愚跨文化詩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部鐵軍;鄭振鐸與外國文學[D];吉林大學;2013年
8 李旭;中國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D];山東大學;2008年
9 查鳴;戲仿文學的喜劇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夢湖;期刊媒介與文學理論關系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燕;論胡適文學理論的現(xiàn)代性與復雜性[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董雪萍;葉以群的文學理論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3年
3 王煒芳;語言論轉向的兩條路徑及其對文學理論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3年
4 易靜;走向“建構”的中國當代文論[D];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
5 陳粵;回到文學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學;2004年
6 張學影;初創(chuàng)階段的文學理論知識生產(chǎn)[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7 齊晴晴;薩特文學理論思想對當代文論的啟示與意義[D];山東理工大學;2013年
8 辛曉真;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批評簡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哲昱;金圣嘆文學理論的矛盾及其原因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10 彭靜;論嘉靖后期到萬歷前期的文學理論[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999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9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