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論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國當代文論建構(gòu)”國際學術(shù)會議紀要
[Abstract]:On June 20,2011, the 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and the "Foreig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were held at Sichuan University. The conference is co-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It is co-sponsored by the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and is co-sponsored by the Center for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meeting was grand and war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in Florida.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I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明;回應(yīng)當下性──關(guān)于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J];文藝研究;2000年04期
2 歐陽友權(quán);全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現(xiàn)代性問題[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3年02期
3 張榮翼;文藝理論的位置[J];文藝評論;1987年06期
4 洛杭;怎樣看待三十年代以來我國的革命文藝理論?[J];文藝理論與批評;1988年03期
5 陳遼;文藝理論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J];江海學刊;1995年02期
6 游二川;略論文藝理論建設(shè)中的相對視點探求[J];重慶社會科學;1997年02期
7 ;全國第五屆文藝理論年會綜述[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8年04期
8 張榮翼;論文藝理論當代視點的建構(gòu)[J];學習與探索;1995年02期
9 汪介之;周揚與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周健平;通俗些 有趣些[J];文藝評論;198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賴大仁;;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當代拓展[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姚鶴鳴;;文學中的文化研究和馬克思主義文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仁香;;馬克思主義文論應(yīng)直面現(xiàn)實[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劉坤媛;;鄧小平文藝思想與新時期文藝理論轉(zhuǎn)型[A];高舉旗幟 繼往開來——吉林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陸貴山;;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框架體系和學術(shù)價值[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李平;;虛靜·養(yǎng)氣·神思——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的現(xiàn)代闡釋[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周波;;展望與探索——關(guān)于新世紀文藝理論走向問題的再思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8 劉坤媛;;文藝理論從傳統(tǒng)形態(tài)向當代形態(tài)的演進——中國當代文論50年回顧與反思[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紀——吉林省紀念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1999年
9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gòu)[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楊柄;;毛澤東的《講話》——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與文藝理論的完美交融[A];抗日戰(zhàn)爭與延安文藝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國旗;回顧過去 建構(gòu)未來[N];文藝報;2009年
2 記者 陳香;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改革中前進[N];中華讀書報;2008年
3 范玉剛;在新的歷史語境下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論[N];學習時報;2010年
4 河北省藝術(shù)研究所副所長 周大明;文藝理論:緊密結(jié)合實踐的學科[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5 金濤;中國文聯(lián)舉行文藝理論工作研討會[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黃蔚;文藝理論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N];貴州日報;2009年
7 哈文;黑龍江省文藝理論學會成立[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王先霈;深化文藝理論基礎(chǔ)性研究[N];人民日報;2010年
9 董耀鵬;重視文藝理論評論 催生文化名家大師[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10 記者 李韻 甄澄;加強文藝理論評論自身力量[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真;論中國當代的《毛詩·大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伊克巴爾·吐爾遜;二十世紀維吾爾文學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周寧;《現(xiàn)代》與三十年代文學思潮[D];山東大學;2007年
4 劉勇;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詩意識的建構(gòu)[D];武漢大學;2005年
5 周德波;“意”范疇衍生中的三個向度[D];遼寧大學;2009年
6 王剛;社會學視野下的新時期文藝學知識生產(chǎn)[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長利;文學接受·文學形式·意識形態(tài)[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崇超;從與文化、藝術(shù)關(guān)系的演進看中國文學理論建構(gòu)[D];山東大學;2010年
9 蔡同軍;普羅米修斯的火種[D];蘇州大學;2003年
10 陳南先;俄蘇文學與“十七年中國文學”[D];蘇州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曼;文藝理論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dǎo)性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2 薛學財;謹守學理 面向現(xiàn)實[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3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倫杰;盧卡奇文藝理論的中國接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趙紅梅;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瓊;魯迅的翻譯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晶;叔本華文論中的佛學因素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葛小嬌;胡喬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貢獻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9 王蔚;“滋味”說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教文仲;革命話語與啟蒙話語的碰撞[D];河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09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50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