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論、自由論、藝術(shù)論:對“反低俗化運動”中三種挑戰(zhàn)性思潮的批判分析
[Abstract]:Demand theory, freedom theory and art theory have become three challenging trends of thought in the anti-vulgarization movement. The demand theory holds that the vulgar problem is "objective existence, the public needs". With the logic of "either one or the other", the anti-vulgarization is placed on the wrong target of violating human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taboo, without seeing the desire to control and rebuilding rationality. Feel the meaning of man's sanctity; Freedom theory holds that the vulgar problem is "free choice, no interference", which makes freedom one-sided and absolute,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freedom lies in self-discipline, and self-discipline originates from responsibility. Art theory holds that the problem of vulgarity is "artistic pursuit, beyond reproach", which confuses the boundary between "vulgar" and "vulgar", and makes art become a smoke bomb to cover vulgarity.
【作者單位】: 上海社科院文學(xué)所;上海大學(xué)中文系;
【分類號】:J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紹儒;;美國戲劇概論(續(xù)一)[J];戲劇藝術(shù);1981年01期
2 G.路易斯 ,戴侃;通俗文化的作用[J];國外社會科學(xué);1984年11期
3 Я.馬爾庫蘭 ,于培才;甜蜜的夢,苦澀的淚[J];世界電影;1985年02期
4 姜云生;瑕瑜互見——評甘肅與臺灣出版的兩本社會學(xué)辭典[J];社會;1985年03期
5 本刊編輯部;百期改刊寄語[J];上海戲劇;1985年06期
6 鮑斯馬;郭庭珂;施利明;;評拉卡普拉、卡普蘭合編:《現(xiàn)代歐洲思想史》[J];國外社會科學(xué)文摘;1985年05期
7 姚蒙;;文化·心態(tài)·長時段——當代法國文化史研究一瞥[J];讀書;1986年08期
8 唐凱麟;;科學(xué)技術(shù)革命—人—道德[J];湖南師范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1986年01期
9 芝崎好文;賈玉麟;;關(guān)于“大城市文化”[J];國外社會科學(xué)文摘;1986年08期
10 嚴先元;;大眾傳播引起的社會心理矛盾及其調(diào)節(jié)[J];應(yīng)用心理學(xué);198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星;范陽;;都市與社會流行現(xiàn)象[A];中國都市人類學(xué)會第一次全國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2 戴一江;;淺談美容師的審美觀[A];第四屆東南亞地區(qū)醫(yī)學(xué)美容學(xué)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龍彼德;;鄧小平文藝思想與中國文藝的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譚志圖;;要關(guān)注和研究當前文藝“非意識形態(tài)化”思潮[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黃浩;;批評失語癥——90年代文學(xué)批評把脈[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劉淮南;;知識分子文化的凸現(xiàn)與“第三種批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7 朱效梅;;以鄧小平理論引導(dǎo)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張佩珍;;嬗變與應(yīng)變:加強大學(xué)生價值觀教育的若干思考[A];社會轉(zhuǎn)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9 鄒蘭;;試論在市場經(jīng)濟和多元文化并存條件下文化(藝術(shù))館的職能作用[A];山東省群文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劉淮南;;知識分子與個體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靜;當代文化建設(shè)和影視媒介[N];安徽日報;2000年
2 記者 路艷霞;環(huán)境劇 雕塑劇悄然露頭[N];北京日報;2000年
3 ;關(guān)注22種文化形態(tài)的嬗變[N];北京日報;2000年
4 本報實習(xí)生 王小玲;電影:是大眾文化還是貴族消費?[N];中國婦女報;2000年
5 張學(xué)廣 西安郵電學(xué)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學(xué)博士;廣告文化與教育責(zé)任[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高欣;21世紀中國高校校園文化走向[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李東芳;九十年代的文化真實[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王玉印;大眾文化與文化產(chǎn)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記者 徐志堅;韓國全面接納日本大眾文化[N];法制日報;2000年
10 何二元;唐·吉訶德向武俠小說宣戰(zhàn)[N];光明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葉虎;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xué)思潮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3年
3 陳虹;90年代中國電視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3年
4 周宗偉;“高尚”與“卑賤”的距離[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張華志;第二家庭—家族企業(yè)的人類學(xu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3年
6 蔡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傳媒文化轉(zhuǎn)型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7 丁莉麗;共謀與斗爭:“視覺文化”時代的影視風(fēng)景[D];浙江大學(xué);2004年
8 盤劍;互動與整合—海派文化語境中的電影和文學(xué)[D];浙江大學(xué);2004年
9 王秋海;反對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4年
10 戴俊潭;電視傳播與轉(zhuǎn)型期中國農(nóng)民的意識現(xiàn)代化[D];復(fù)旦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艾秀梅;當代大眾文化價值取向的現(xiàn)實透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0年
2 吳高泉;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的兩種模式[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0年
3 梁青林;當代日本大眾文化管窺[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若嵐;“華服之秀”:以服裝為隱喻的大眾文化詩學(xué)[D];暨南大學(xué);2000年
5 馮錦芳;電視媒介的當代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0年
6 劉強;中國當代審美文化下的張藝謀電影[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0年
7 李英翠;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文化生境[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0年
8 崔成濤;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建設(shè)[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9 黃華軍;雷蒙德·威廉斯的大眾文化思想及其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1年
10 李立志;對報紙泛視覺化傾向的思考——90年代報業(yè)文化大眾化評析[D];暨南大學(xué);2001年
,本文編號:2494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9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