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論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的主體性——兼析莎士比亞第十八首十四行詩的四個漢譯本

發(fā)布時間:2019-06-03 04:03
【摘要】:譯者作為審美主體,一方面要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原語本文;另一方面,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譯者也需要在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其主體作用,正確并具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翻譯,使讀者盡可能地享受到原語讀者在閱讀原語本文時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莎士比亞第十八首十四行詩的四個漢譯本各具特色,從多個角度展示了譯者的主體性在翻譯作品中的運用,滿足了不同風格的讀者的需求。由此看出文學翻譯活動具有開放性,在翻譯過程中要體現(xiàn)譯者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再兼顧讀者的能動性,使得譯者與讀者的視閾相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Abstract]:As an aesthetic subject, on the one hand,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able to read the source text crea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as the subject of creation, the translator also needs to embody his subje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e correctly and creatively, so that readers can enjoy the artistic effec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readers as much as possible when reading the source text. The four Chinese versions of Shakespeare's eighteenth sonne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show the us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works from many angl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readers of different styles. It can be seen that lite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open and should reflect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itiative of the reader, so that the translator and the reader's visual threshold can be integrated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范志慧;張成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三種譯文比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羅益民;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音樂主題結構[J];名作欣賞;2004年04期

3 方夢之;譯文如何為讀者所接受——從《混沌學傳奇》談起[J];上?萍挤g;1992年01期

4 洪明;;論接受美學與旅游外宣廣告翻譯中的讀者關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娟;;廣告翻譯的接受美學[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6年13期

2 韋忠生;;接受美學視野下的旅游文本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黎芷伶;;人生自是有情癡——從接受美學看鬼子《一根水做的繩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4 王倩;;從接受美學角度論當下電視新聞中的“說”新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劉鋒華;;從“陌生化”視角看《沃斯》的修辭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6 丁慧琴;;語文教師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要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7 呂倩倩;;弗吉尼亞·伍爾夫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8 黎志萍;;哲學解釋學對譯者地位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9 陳逢丹;;接受美學與翻譯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范巖炎;;被淚水灌溉的愛——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眼淚意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忠山;;詩的“空白結構”與“潛信息系統(tǒng)”[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魏名國;;試論真理的接受之維[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王立;;海意象與中西方民族海洋觀中的文化精神[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4 劉行芳;;馬太效應、信息鴻溝與我國媒體的現(xiàn)實責任[A];新聞傳媒與社會發(fā)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論文集[C];2007年

5 王立;;海意象與中西方民族海洋觀中的文化精神[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全國首屆東周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瑩;劉麗華;;古典詩詞的鑒賞視野與能力訓練[A];第十一屆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鐘希明;介入公共場域的知識分子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文浩;接受美學在中國文藝學中的“旅行”:整體行程與兩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穎;基于哲學解釋學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洪春;少數(sh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張曉雪;論翻譯中的說服因素:理論溯源與實例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9 張艷花;毛姆與中國[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張曉輝;教學空白藝術[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周錫梅;從接受美學視角看吳鈞陶與Witter Bynner的杜詩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凝慧;從功能對等角度論商標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岳婷婷;從接受美學角度研究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媛;影響譯者翻譯策略選擇的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陳冬萍;從目的論角度看口譯中的積極性叛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單雅嬌;《京華煙云》的文化回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冰;《紅樓夢》中茶”相關行為映射譯者風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彬;接受美學對語文教學影響的辯證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和林;旅游景點山水詩的英譯藝術[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仇蓓玲,陳樺;讀者期待視野與譯者翻譯策略[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文軍,鄧春,辜濤,蔣宇佳;信息與可接受度的統(tǒng)一——對當前旅游翻譯的一項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02年01期

4 羅益民;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音樂主題結構[J];名作欣賞;2004年04期

5 曹英華;接受美學與文學翻譯中的讀者關照[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潘衛(wèi)民;景點翻譯變譯的審美理據(jù)[J];求索;2005年08期

7 胡安江;文本的意義空白與不確定性——兼談文學翻譯的審美效果[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賈文波;旅游翻譯不可忽視民族審美差異[J];上?萍挤g;2003年01期

9 毛榮貴,范武邱;語言模糊性與翻譯[J];上海翻譯;2005年01期

10 包通法;跨文化翻譯中異質文化“本土化”接受視域厘定的哲學思辨[J];上海翻譯;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逢丹;;接受美學觀下的譯者主體性——兼析莎士比亞第116首十四行詩的三個漢譯本[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2 鐘翔;莎士比亞抒情十四行詩[J];外國文學研究;1990年04期

3 劉新民;評屠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百首》[J];中國翻譯;1997年05期

4 楊建民;;尋訪莎士比亞詩[J];書城;1995年06期

5 王忠祥;;真、善、美的統(tǒng)一——評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6 盧俊燕;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主題芻議[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99年S1期

7 屠岸;;關于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J];詩刊;1979年08期

8 周啟付;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J];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01期

9 張成智;安榮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中國的譯介[J];大家;2011年17期

10 陳觀瑜,戴餾齡;不巧的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社會價值[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林玉鵬;;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倫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羅益民;;性別倫理美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批評的新方向[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羅益民;;詞典內(nèi)外的釋義系統(tǒng)[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莉;;詩歌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譚潔;走近梁宗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2 世文;文學經(jīng)典的解讀與研究面臨新的挑戰(zhàn)[N];文藝報;2006年

3 張同吾;翰墨歌弦總是詩[N];文藝報;2007年

4 北塔;英國詩歌翻譯的集大成者[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楊鷗;屠岸:擁抱美的詩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6 易沉;莎士比亞詩作的出版歷程[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張圣華 特邀通訊員 鄒云慧;讀書 讓心靈長了翅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屠岸;師生情誼四十年[N];文匯報;2001年

9 中國圖書商報 江筱湖;以歷史視角品讀好書[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10 萬安倫;文學的另一道風景[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星;羅曼·雅各布森詩性功能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俊杰;試論中庸詩歌翻譯觀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0年

3 張曉輝;教學空白藝術[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軼暉;從文化角度論譯者的主體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周景剛;論譯者的主體性[D];山東大學;2005年

3 鄭慧敏;接受美學理論和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下的模糊語言的翻譯[D];西北大學;2011年

4 王姝婧;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看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問題[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5 王君慧;從接受美學視域看《小不點和安東》的翻譯[D];青島大學;2011年

6 岑瑤;從接受美學角度看傅雷翻譯思想在《高老頭》中的體現(xiàn)[D];中南大學;2011年

7 劉佳;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意象翻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珊珊;論英詩漢譯中的美感移植[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9 謝瑞貞;文化研究視角下文學翻譯中“創(chuàng)造性叛逆”現(xiàn)象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謝紅月;試論譯者的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4916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916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b1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