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藝術設計類院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思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art and des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ways of carrying out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公共文化課教學部;
【分類號】:G641;J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昌酩;;談談包裝裝潢美術[J];裝飾;1980年01期
2 魯巖;;漫談火柴貼畫[J];裝飾;1980年05期
3 高維進;;紀錄片《魯迅傳》的創(chuàng)作組織工作三題[J];電影;1981年12期
4 奚傳績;美術教育問題斷想[J];美術;1982年02期
5 許治平;陳列工作中的幾個關系問題[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02期
6 楊永善;;宜興紫砂茶具[J];裝飾;1983年03期
7 袁運甫;;壁掛藝術[J];裝飾;1983年03期
8 陳立明;;用“工業(yè)美學”指導工業(yè)生產(chǎn)[J];經(jīng)濟管理;1983年06期
9 黃新根;試論藝術構思[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10 黃新根;;綜論藝術構思[J];晉陽學刊;198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士琦;;新時期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回顧與展望[A];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二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2 馮先潔;;談書籍裝幀藝術設計[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3 林祝三;;地質(zhì)陳列內(nèi)容與陳列藝術初探[A];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xié)會第七屆博物館學討論會論文集[C];1994年
4 毛貞定;;加強少兒圖書工作 推進學生素質(zhì)教育[A];福建省首屆少兒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羅芳玉;蘇進挺;;農(nóng)村小學圖書館建設與素質(zhì)教育[A];福建省首屆少兒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晉民杰;李捷;肖湘;;現(xiàn)代機械產(chǎn)品的藝術造型設計[A];第一屆國際機械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7 楊叔子;;人文教育 現(xiàn)代大學之基——關于大學人文教育之我感與陋見[A];海峽兩岸面向21世紀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孫成林;;論書裝藝術審美客觀標準的多重性[A];新時期編輯活動特點探討——中國編輯學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選[C];2001年
9 王郁新;;改善課程結構 優(yōu)化教學體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張慧禾;;理工科大學中文素質(zhì)教育的理論與實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未來家具設計趨向人性化[N];重慶商報;2000年
2 老丁;一場關于內(nèi)容與形式的討論[N];中國文物報;2000年
3 教育部副部長 周遠清;素質(zhì)·素質(zhì)教育·文化素質(zhì)教育[N];光明日報;2000年
4 劉鳳泰 教育部高教司;建設好文化素質(zhì)教育基地[N];光明日報;2000年
5 張新宇;以人為本的設計[N];美術報;2000年
6 楊光宇;藝術設計教學中非具象能力的培養(yǎng)[N];美術報;2000年
7 記者 孫一帆;教師跨院校授課 學生越專業(yè)求知[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0年
8 顧兆農(nóng) 姜平波;東南大學重視文化素質(zhì)教育[N];人民日報;2000年
9 玉玉;丹麥藝術設計新理念[N];四川日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俞家驊;沖破藝術設計的思維定勢[N];中國黃金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2 李金奇;被學科規(guī)訓限制的大學人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譚偉平;大學人文教育與人文課程[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朱煒;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許大海;漢代藝術設計思想要義[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飛;藝術設計符號的形式、意義及運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程倩;中西方古代設計藝術思想淵流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呂杰鋒;數(shù)字化藝術設計略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4 劉翠萍;東西方藝術設計本質(zhì)比較[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何麗華;藝術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科學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6 張立;數(shù)字化藝術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7 何忠盛;魏晉南北朝的世家大族與文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8 汪向紅;論大學的文化品位[D];浙江大學;2002年
9 林豐;基于虛擬環(huán)境的仿真設計研究與實踐[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任懷晟;論共生美學觀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480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8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