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占元對巴爾扎克的接受與傳播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Balzac communication in China, Chen Zhanyuan can not be despised as a scholar. His attention to Balzac focused on 30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is contribution is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 research, teaching. His interpretation clings to the key of thought, translates around it, studies it, and speaks according to it. His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Balzac was unique.
【作者單位】: 衡陽師范學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06JA75047-99004)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6ZC143) 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06C193)
【分類號】:I565;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占元;巴爾扎克的“高老頭”[J];西方語文;1957年02期
2 柳鳴九;;譯界先賢陳占元[J];新文學史料;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鄧經(jīng)武;付雪蓮;;文化理念是城市建設的要務——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3 鄧小華,李慧;亞當·斯密的優(yōu)勢原理和國際貿(mào)易理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鄭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終端”——略論徽典對明清徽商集團發(fā)展壯大的三個基本功能[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李文政;;淺析農(nóng)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的現(xiàn)實條件構建路徑[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1期
6 楊鳳敏;;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融資新模式探索——以廣西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0期
7 劉勝良;;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2期
8 劉春年;秦勤;鄒火寶;;農(nóng)民發(fā)展能力基本特性及其歷史演變[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9期
9 郭將;;制度對農(nóng)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作用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0期
10 高紅艷;刁承泰;;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jīng)濟成本分析——以貴陽市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志峰;;公民科學素質(zhì)基本標準的框架結構[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支育輝;;馬克思經(jīng)濟危機理論及其國際金融危機的新特點[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雷君;;馬克思金融危機理論對防范金融危機的現(xiàn)實意義[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蔣萬勝;李小燕;;《資本論》生態(tài)思想的當代價值[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商洛率先突破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張元元;;資源型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以陜北為例[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商洛率先突破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徐長玉;陳兵建;;基于馬克思分配理論視角的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問題研究[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支育輝;;馬克思貨幣理論與西咸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董新昱;裘祖雄;;病案信息在醫(yī)院內(nèi)部用戶的需求特點及心理分析[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病案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王淑芹;;企業(yè)社會責任論解[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10 李雅儒;;論新一輪思想解放——改革和發(fā)展的目標是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奇志;經(jīng)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chǎn)產(chǎn)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4 趙善華;虛擬經(jīng)濟視角下我國房地產(chǎn)泡沫生成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呂曉萍;我國以工促農(nóng)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仿松;財政教育投資及其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廖添土;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歷史考察與制度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昶學;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與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劉法憲;重慶市錳礦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10 王躍梅;農(nóng)村勞動力外流與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為本視角下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潘雙華;基于兩型社會的科技創(chuàng)新價值取向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夏君;質(zhì)疑勞動力租賃:《法國民法典》第1710條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5 曠葉云;我國國有企業(yè)管理層收購融資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黃艷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保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輝;科學發(fā)展觀的生態(tài)價值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聲蘭;江西城市化進程中服務業(yè)發(fā)展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田苗苗;對贛閩邊農(nóng)村民間借貸利率的再認識[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沈培芳;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素質(zhì)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芳;;周立波對巴爾扎克在中國傳播的貢獻[J];求索;2009年02期
2 蔣芳;;金嗣峰對巴爾扎克的傳播[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蔣曉光;;巴爾扎克私了“侵犯名譽權”[J];教師博覽;1995年04期
4 蔣芳;;穆木天對巴爾扎克的接受與傳播[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蔣芳;;李健吾對巴爾扎克的接受與傳播[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蔣芳;;程代熙對巴爾扎克的接受與傳播[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7 李健吾;;巴爾扎克在他的《農(nóng)民》里,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公正嗎?[J];文學評論;1963年04期
8 毛信德;;從《〈人間喜劇〉前言》看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思想[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4期
9 馬國雄;;試論巴爾扎克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方法的關系——學習恩格斯對巴爾扎克的論述[J];齊魯學刊;1979年01期
10 周駿章;;巴爾扎克的世界觀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瑩;;論清代浙西詞派對蔣捷的接受[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梅雄;俞海;;船舶如何接受和配合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A];安全理論與實踐[C];2006年
3 羅賢鋒;;對于船舶做好PSC檢查工作的探討[A];2008船舶安全管理論文集[C];2008年
4 寧煜;;《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五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A];2007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王娜;;葉君健與安徒生童話在中國的譯介、傳播和接受[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馬_g;;繪畫審美中的視覺形式——談整體與簡化[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管筱明;;從出版角度看譯者的責任與譯本的市場定位[A];出版科學探索論文集第6輯[C];2003年
8 王先霈;;金圣嘆論人物塑造中的藝術思維[A];水滸爭鳴(第三輯)[C];1984年
9 佘協(xié)斌;;詩壇任縱橫 青山留詩魂——紀念著名詩人兼翻譯家沈寶基先生逝世兩周年[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10 馬國權;;遼海講壇第十九講 《紅樓夢》,中華民族的驕傲[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任美衡;巴爾扎克研究的新進展[N];文藝報;2009年
2 陳歆耕;巴特爾與巴爾扎克[N];文藝報;2010年
3 陳修飛;當代中國缺巴爾扎克式的作家[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康慨;裸體的巴爾扎克失竊[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余中先;“巴爾扎克”對“中國小裁縫”的影響[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浙江臺州蓬街私立中學 傅明喬;巴爾扎克不懂語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王彬;巴爾扎克的時間[N];文藝報;2007年
8 特約撰稿人 黃平;我們沒有巴爾扎克這樣的作家[N];哈爾濱日報;2010年
9 傅書華;回到巴爾扎克去[N];文藝報;2001年
10 傅書華;回到巴爾扎克去[N];中國文化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海冰;跨文化視野中的歐文·白璧德[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2 梁桂芳;杜甫與宋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3 曾利君;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5年
4 朱彤;王爾德在現(xiàn)代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劉暉;從單柄眼鏡到戒尺——論圣伯夫的批評方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薄景昕;中學魯迅作品的接受歷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瓊;赫爾岑與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紅梅;韓國古典詩歌中的陶淵明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9 郭戀東;論中國現(xiàn)代文壇對“意識流”的接受[D];復旦大學;2006年
10 彭建華;晚清民初的法國文學接受[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玉石;偽君子愛財,取之無道[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鄧潔嬪;試論巴爾扎克筆下不幸婚姻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內(nèi)涵[D];湘潭大學;2011年
3 李景剛;重讀巴爾扎克[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陸效東;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學;2005年
5 謝群;論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象征派詩歌中的異國因素[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陸靜;論條約在我國的執(zhí)行[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7 趙艷麗;論紀德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賈紀紅;狄金森詩歌中的變異與接受[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謝鵬;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及其在中國的接受[D];湘潭大學;2005年
10 趙謹;論李益對盛唐邊塞詩的接受[D];寧夏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53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5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