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為本:林紓文學的價值內核——以《巢香》為例
[Abstract]:Lin Shu is a complicated historical figur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his literary creation, he consciously infiltrated Neo-Confucianism thinking into literary works and made it deeply imprinted on Neo-Confucianism. Therefore, taking reason as the core of Lin Shu's literature is the core of Lin Shu's literature, and such biographical novels as "Nouxiang" are typical works in this respect. Lin Shu's modern Neo-Confucianism literature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he positive part is that it carrie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Neo-Confucianism culture, and the negative part is that it blocks the free development space of academic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九江學院政法學院;
【分類號】:I046;I20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楚石;程朱理學的圖解——《歧路燈》評析[J];河北學刊;1985年02期
2 王啟忠;《金瓶梅》典型情節(jié)蘊含的歷史價值[J];學術交流;1990年04期
3 周兆茂;戴震與程朱理學——兼論戴震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J];哲學研究;1992年01期
4 萬晴川;自然人格與社會人格的沖突——賈寶玉薛寶釵性格比較[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5 趙興勤;理學的衰變對世情小說內容的制約[J];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01期
6 廖可斌;;理學的二重性及其對文學影響的復雜性[J];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04期
7 趙士孝,劉懷惠;戴震和程朱理學在理氣觀上的對峙[J];黃山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8 劉相雨;論桐城派與清代政治、文化的關系[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楊翠蘭;王守仁對程朱理學教條的批判[J];零陵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李曉;程朱理學的理想人格及其矛盾[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柳仁熙;;展望程朱理學與東亞哲學的前景——理氣決是二物與理先氣后的現(xiàn)代意義[A];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會議文集[C];2000年
2 陳立旭;;儒學精神旨趣與陽明心學的興起[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波;康冬;;程朱理學與傳統(tǒng)體育邊緣化的關系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陳利華;楊家林;;康熙崇理、學理、用理方略淺析[A];朱熹與武夷山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5 伍雄武;;儒學倫理思想在宋明時期的發(fā)展及其內在矛盾[A];孔學研究(第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6 呂美生;;論桐城派與程朱理學[A];第一屆全國桐城派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5年
7 田同旭;;情與理的戰(zhàn)斗——《西游記》主題新論[A];首屆《西游記》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8 楊潤平;;清初理學簡論[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9 史革新;;晚清理學經世思潮略議[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10 周兆茂;;顏李學派與桐城派[A];河北史學會通訊(1987)[C];198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孔雯;論警務規(guī)范化建設的價值內核[N];人民公安報;2003年
2 朱昌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再論清初程朱理學的“復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王斯敏;把中醫(yī)的內核告訴世界[N];光明日報;2007年
4 申維辰;論“文化興國”[N];山西日報;2003年
5 本報綜述 李蘇晉;李金華有什么值得我們驕傲的?[N];社會科學報;2005年
6 劉瑞婷;鄂俊宇:尊重土地 尊重客戶[N];中國房地產報;2007年
7 朱昌榮;應該如何考察清初程朱理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連起;傳統(tǒng)文化浸潤合伙文化[N];中國財經報;2008年
9 陳月明;關于“文化興企”的一點思考[N];山西經濟日報;2004年
10 楊衛(wèi);沒有靈魂的現(xiàn)代性[N];美術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正東;儒學變遷中的師生關系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馮建章;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宗教與信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3 高峰;社會秩序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4 馬智;呂g呃硌枷胙芯縖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蔡愛國;中國當代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文本分析[D];蘇州大學;2006年
6 高瓊;生命踐履與“性天通”——薛tD哲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競艷;晚明士人群體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王維;英雄實然生命視野下的經世濟民之道[D];山東大學;2010年
9 李運昌;再造文明與教育革新[D];河北大學;2010年
10 鄭麗萍;宋代婦女婚姻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繼誠;戴震程朱理學批判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袁旭東;關注民生[D];揚州大學;2005年
3 符靜;論羅澤南的學術思想[D];湘潭大學;2003年
4 張湘君;清代宋詩派及宋詩學的生成與發(fā)展[D];蘇州大學;2005年
5 丁希勤;宋明儒學與佛教的關系新探[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6 肖平;呂g噠苧枷胙芯縖D];武漢大學;2005年
7 李健美;唐鑒學術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03年
8 李競艷;明代中后期社會文化探析[D];河南大學;2004年
9 楊惠蘭;左宗棠的學術思想[D];湘潭大學;2002年
10 王雅萍;多維視野下的凌力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017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40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