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的危機和世界文學的興盛
[Abstract]: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always a hot topic for west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cholars: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sued by Willerk in the 1950s is mainly aimed at the French school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外語系;
【分類號】:I0-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恒達;;一個學科的“死”與生[J];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01期
2 李滟波;龍超云;;論西方早期比較文學研究論著的理論貢獻[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鄒建軍;杜雪琴;;以世界文學為基本對象的比較文學研究[J];中國比較文學;2010年04期
4 王寧;外語院系比較文學學科的特色和發(fā)展前景[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2期
5 王寧;;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全球本土化”歷程及其走向[J];學術月刊;2006年12期
6 何成洲;陳旭;;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景——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2009年年會綜述[J];當代外國文學;2010年01期
7 李銘;;從比較文學的歷史形態(tài)看世界文學的新方向[J];學習與探索;2011年02期
8 劉介民;;“危機說”的謬誤——兼斥比較研究的困惑、焦慮[J];江漢論壇;2006年07期
9 鐘厚濤;;在對話中尋求未來生機——第五屆“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紀要[J];中國比較文學;2008年04期
10 楊恒達;王佐良與比較文學[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華;;比較文學學科自身內(nèi)在的悖論[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田文信;;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學[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錢念孫;;關于“世界文學學”的構想[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汪榕培;王曉娜;;“同義手段說”與跨文化交際——王希杰先生的“同義手段說”給翻譯研究的啟示[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5 汪介之;;有關比較文學學科定位的兩個問題[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6 李思孝;;馬克思“世界文學”的現(xiàn)實意義[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黃忠廉;;翻譯研究的“兩個三角”——以翻譯批評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孫寧寧;;翻譯研究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周鳳岐;;有效跨文化交際與動態(tài)對等[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張從益;彭正銀;;走向翻譯文化視域中的翻譯研究[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厚濤;比較文學的焦慮與中國學者的聲音[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記者 馮威;堅守經(jīng)典初衷不改[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3 劉永順;世界文學名著:價廉物美惹人愛[N];浙江日報;2003年
4 戴錚;殘雪作品入選日本新版《世界文學全集》[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記者 冉風;《世界文學》迎來創(chuàng)刊50周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6 余中先(《世界文學》現(xiàn)任主編);時間的經(jīng)緯[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王寧;要有同世界文學對話的自信[N];云南日報;2003年
8 梁春芳;世界文學地圖“新大陸”[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未魚;打開經(jīng)典文學的窗口[N];北京日報;2003年
10 張以瑾;文學,不能枯竭了“人心”[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秀麗;透過文學進行文化和政治批評[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文治芳;論樂黛云比較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D];山東大學;2009年
3 羅承麗;操縱與構建: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思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許平;品境——細讀《神州集》[D];復旦大學;2006年
5 江帆;他鄉(xiāng)的石頭記:《紅樓夢》百年英譯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沈煒艷;從衣飾到神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廖峻;迪倫馬特戲劇中的迷宮世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7年
8 朱湘軍;從客體到主體[D];復旦大學;2006年
9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劉迎春;古法英譯話互文[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德華;從語篇視點來研究翻譯[D];四川大學;2003年
2 張云芳;從目的論角度看《紅樓夢》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3 明皓;符號學意義理論下《水滸傳》的英譯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4 龐靖;因特網(wǎng)在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王瑞虹;維吾爾熟語中的形象及其漢語表達淺析[D];新疆大學;2009年
6 費國萍;符號學在翻譯領域的歷史性擴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鄶毅;翻譯中的性別:女性主義翻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彭亞芳;意識形態(tài)與詩學操控下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培儉;從闡釋學的角度論譯者的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榮軍;論譯者的主體性[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97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9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