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杜甫詩歌在西方世界的譯介考論
[Abstract]:With the large-scale contac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he 18th century, du Fu's poems were accompanied by the Book of songs selected by Ma Ruoser in 1735 and the Yuan zaju, Zhao's Orphan. Through the French Jesuit Duhard's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into the Western world. In 1741, du Fu's "two songs on Youth" (one) was translated from French to English, which opened the source of the know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u poetry and Tang poetry. The translation of du's poems into English has a history of 270 years. In the western world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despite the limited number of western translations of du's poems, the western world's understanding of du Fu's and du's poems is rather general and vague, and there are some misinterpretation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But "painstakingly, there's a lot going on." It was the prelude to the scattered translation of du Shi that began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which gradually led to the rising tid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translation of du.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207.22;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佩君;;喬治·奧威爾在中國[J];作家;2008年22期
2 王岳川;杜甫詩歌的意境美[J];江漢論壇;1983年12期
3 顧偉列;;《杜甫研究》自學指要[J];中文自修;1996年01期
4 秦昕;略談杜甫詩歌對韋莊的影響[J];四川文物;2000年03期
5 胡可先;唐以后杜甫研究的熱點問題[J];杜甫研究學刊;2005年03期
6 李少君;;人情世故皆詩歌——讀盧衛(wèi)平的詩[J];詩刊;2007年22期
7 楊云峰;楊亞梅;;儒家文化人格的藝術塑造——簡論新編秦腔古裝劇《杜甫》的藝術定位[J];當代戲劇;2008年05期
8 龔賢;;杜甫詩歌的當代解讀[J];寫作;2009年17期
9 鄭穎娜;;杜甫詩歌情感教育因素探微[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1年10期
10 林業(yè)明;杜甫詩歌的用典藝術[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尚欣妹;;簡述20世紀前人工授精與相關技術的發(fā)展[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1屆3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鐘名誠;;論朱光潛美學思想改造的三個層面[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娜;;葉君健與安徒生童話在中國的譯介、傳播和接受[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徐衛(wèi)東;高宇;;西方世界信用危機的商法思考——無效的商法?[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徐曉望;;湯因比的儒學觀及和諧世界的構建[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發(fā)展中國家的森林防火:需要和政策[A];聯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7 宋文翔;;文化符號并非文化精神——論當代藝術作品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誤讀[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國燦;;唐西州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9 余治平;;民族認同與核心價值的現代重構——新中國60年與中華未來新路向[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10 張踐;;第二十六章 以實學精神克服拜金主義[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慧遠;走向世界的歷程[N];中華讀書報;2006年
2 路愛國;世界的麻煩[N];中國經營報;2006年
3 喬恩·奧特曼 本報編譯 王寒 美國著名智庫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CSIS)中東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擊敗基地組織 反恐才剛剛開始[N];世界報;2010年
4 記者 周覓;讓西方世界了解中國人民的想法[N];惠州日報;2011年
5 西蒙·瑟法蒂(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全球安全與地緣戰(zhàn)略專家);邁進一個“后西方世界”[N];國防時報;2011年
6 貴州安順西秀區(qū)楊武中學 朱光遠;杜甫作品的文學藝術[N];學知報;2011年
7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 何帆;扎進西方世界心臟的一根毒刺[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8 何奎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博士;關于西方世界衰落與他者崛起的預言[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9 林均 袁楠;重視現當代作品的篩選、譯介[N];文學報;2002年
10 實習生 李亦昕 編譯;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曾經驚魂西方世界[N];國際金融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玉霞;丁茶山與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邱曉;唐代登高詩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張曉青;斯·茨威格在中國(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姜倩;幻想與現實:二十世紀科幻小說在中國的譯介[D];復旦大學;2006年
5 殷瑜;布萊希特在中國:1949-2006[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徐來;《莊子》英譯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江帆;他鄉(xiāng)的石頭記:《紅樓夢》百年英譯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丁敏;席勒在中國:1840-2008[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蔣向艷;向著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覺探尋[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郭戀東;論中國現代文壇對“意識流”的接受[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淑芳;杜甫詩歌隱喻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2 田馨;杜甫在朝詩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彭艷芳;杜甫兩湖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石月清;杜甫涉醫(yī)涉藥詩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5 張學鵬;杜甫論書詩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張慧玲;論儒道互補視閾下的杜甫與莊學[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治春;試論杜甫的放浪狂歌[D];安徽大學;2011年
8 史元梁;晚清杜甫批評專題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9 楊凡;杜甫詩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10 李大鵬;杜甫政治價值觀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83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8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