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文藝理論的啟蒙承載
[Abstract]:The mission of literary theory at present is not to discuss the law and essence of literature, but to express the standpoint and ideal of literature. It is a reflection and study of literary activities, and it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every change within literary activities. Ask the meaning of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ideal and questioning significance, literary theory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enlightenment, enlighten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society, an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literary theory is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r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arrying out enlightenment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I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張能為;伽達默爾“第三次啟蒙”與現(xiàn)代科學化時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觀的哲學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彭啟福;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與我國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湯文曙;馬克思歷史觀的主體視角及其當代價值[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劉榮清;馬克思現(xiàn)代理性主義人性觀的生成——讀《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潘德榮;詮釋學:從主客體間性到主體間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童慶炳;;毛澤東的美學思想三題[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高嘉社;;傳播科技文化 構(gòu)建和諧社會[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蔣風冰;盛曉明;;生態(tài)運動的實踐智慧——深生態(tài)運動的阿倫特方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4 劉基玫;;對藝術設計問題的幾點思考[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李秋群;;西方語境下對莊子的美學誤讀[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6 陶秀t,
本文編號:2357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5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