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語言情感個性和超越性解讀
[Abstract]:Art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of emotion individuation, in art language, emotion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aesthetic feeling and the most expressive sign. In the artistic language, the true feeling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rsonality realm of the speaker. The realm of personality is the spiritual entity of the speaker and the spiritual tree of the psychological emotion of the speaker. Artistic language imprints the process of empathic personality of the speaker and the utterance with emotion.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 the artistic language is often realized by transcending the objective image to achieve the mental manifestation, and to express it in a novel and varied form, thus reflecting the personality style of the speaker.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J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駱小所,費惠彬;個人風格和發(fā)話主體的個性[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駱小所;論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過程是一種審美發(fā)現(xiàn)[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駱小所;藝術語言:“活法”的創(chuàng)造[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4 駱小所;藝術語言:“生命的形式”表現(xiàn)[J];學術探索;2000年05期
5 駱小所;藝術語言:情感的個性化[J];學術探索;2002年01期
6 駱小所;太瓊娥;;藝術語言的情感體驗解讀[J];學術探索;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小所;太瓊娥;;藝術語言的主體行為解讀[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駱小所;;再論藝術語言的審美發(fā)現(xiàn)[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3 周維;;美難而不難對于美——莊子的“天籟”說及其美學意義[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溫玉斌;;淺析詩歌中仿擬辭格的美學特質——兼評《紅樓夢》中仿擬辭格翻譯[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周維;;莊子的“天籟”說及其美學意義[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劉紹彬;;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探析[J];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雷艷紅;;移就的陌生化審美與創(chuàng)造[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8 李銀霞;;論藝術語言中的審美情感[J];文學教育(上);2009年07期
9 駱小所;藝術語言學:哲學的反思[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10 駱小所;藝術語言:物化形式的感性顯現(xiàn)[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雷淑娟;文學語言美學特征修辭論[D];復旦大學;2003年
2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孫海沙;當下中國文化期刊的符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志強;基于潛邏輯理論的變異修辭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江璐;語言變異美學效果實現(xiàn)探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聶緒偉;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特質論[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楊剛;藝術語言的言語生成機制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銀霞;藝術語言情感邏輯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吳平;藝術語言的審美特性和指義性的語符實現(xiàn)[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余成林;毛澤東詩詞的藝術語言特點及其美學價值[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馮嘉潔;論藝術語言詞語變異搭配的邏輯基礎[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慶艷;現(xiàn)代詩歌語言的詞匯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茜;現(xiàn)代詩歌語言的語義偏離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小所;太瓊娥;;藝術語言:形象觀照的審美方式[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2 駱小所;藝術語言:有意味的言語形式[J];修辭學習;2000年04期
3 駱小所;淺談藝術語言和情感邏輯的關系[J];修辭學習;2001年01期
4 駱小所;藝術語言學:哲學的反思[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5 駱小所,匡錦;藝術語言:活的形象[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駱小所;太瓊娥;;論藝術語言是一種情感的行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駱小所;變異修辭;情感的激活[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8 駱小所;藝術語言:“生命的形式”表現(xiàn)[J];學術探索;2000年05期
9 駱小所;藝術語言:發(fā)話主體感知世界的言語形式[J];學術探索;2002年05期
10 駱小所;藝術語言:發(fā)話主體審美心理的外化[J];語言文字應用;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廣軍;李延;;骨質瓷壁畫的藝術語言探究[J];中國陶瓷;2010年07期
2 劉春媛;;論趣味性產(chǎn)品的色彩藝術[J];作家;2011年08期
3 石海濱;從比較視角看藝術本質審美價值理性[J];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4 胡宇;;當代裝飾藝術的實驗維度[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1年02期
5 馮貴波;;制約我國動漫藝術水平提升因素的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駱小所;太瓊娥;;藝術語言的情感體驗解讀[J];學術探索;2008年06期
7 張小藝;歐陽超英;;平面廣告設計和民間美術的審美連線——尋找廣告設計中國風的突破[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25期
8 蔣雷;;品味雕塑藝術的塑造之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4期
9 王國旭,胡亮節(jié);論藝術語言“形”與“神”的相互制約[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陳肅;從雕塑《母女學文化》談起——訪雕塑家袁曉岑[J];美術;195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運;;《水滸傳》婦女群象審美新探[A];水滸爭鳴[第六輯]——2000年水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周顯昌;;淺談語文課堂素質教學中的審美[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3 王洪涌;;中國古典詩歌藝術語言的特征[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4 張道一;;中國審美的意蘊[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5 王曉棠;;要培養(yǎng)觀眾的審美[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6 謝友福;;動物在英漢諺語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審美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周小儀;;消費文化與審美覆蓋的三重壓迫[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8 劉道廣;;藝術活動及審美對社會文化基調的影響[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9 楊航卓;;公路景觀設計需要平淡樸實的審美[A];2005年全國公路勘察設計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彭大慶;;當代議論性散文的類型審美[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驤;瞬間審美寓藏著風骨哲思[N];文藝報;2007年
2 張賢根;藝術語言與技術語言的區(qū)分[N];社會科學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王研;好畫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N];遼寧日報;2011年
4 周韶華;李可染對藝術語言的重大建樹[N];中國文化報;2005年
5 浙江省鄞州中學 王陳香;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N];美術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安仲文;開戶數(shù)下降或致新基金發(fā)行“審美疲勞”[N];上海證券報;2008年
7 ;有關“裸”的審美疲勞[N];中國文化報;2004年
8 廖全京;真誠——被遺忘的審美前提[N];文藝報;2005年
9 劉金祥;與草原的審美約定[N];文藝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宋廣玉;常念如意處,儲蓄美和愛[N];南京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月;中西建筑美學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鄭宜庸;審美之難——電影性愛場面的觀看心理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趙蘇妙;籃球運動之美學闡釋[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4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建疆;老莊人生境界的審美生成[D];復旦大學;2004年
6 陳雨前;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的審美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7 王浩瀅;中國寫意畫的美學特質[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8 許銳;傳承與變異 互動與創(chuàng)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9 李海燕;世紀之交:現(xiàn)代性倫理與大陸長篇商界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金永得;探索作為整體的教學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銀霞;藝術語言情感邏輯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胡霞;藝術語言的情感邏輯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翟應增;藝術語言產(chǎn)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朱莉;幼兒藝術語言表現(xiàn)觀及其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上的基本要求[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洪平;藝術語言符號的生成及其言語形式[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紀濤;廣告攝影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09年
7 馬云云;丹青絢麗 煥爛求備[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8 盧云霞;從普桑到莫奈[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盧石英;透過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看中學語文教材中藝術語言的功效[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良;當代浮雕壁畫的藝術語言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24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32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