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新學科的支持者與承載者

發(fā)布時間:2018-09-09 11:31
【摘要】:正1983年8月,在北京舉行了第一屆中美雙邊比較文學討論會。錢鐘書先生在會上說:"我們不但開創(chuàng)了紀錄而且也平凡地、不鋪張地創(chuàng)造了歷史"。他指出,在歐美文學界大談"宇宙末日論"之時,參加這次會議的人"所共有的,卻是一種興奮的‘開始感’"。他并預言這樣的會將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
[Abstract]:In August 1983, the first Sino-American bilater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Qian Zhongshu said at the meeting: "We not only set a record, but also ordinary, not ostentatious to make history." He pointed out that at a time when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ry circles were talking abou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ference "shared an excited 'sense of beginning'." And he predicted that it would be more, more.
【分類號】:I0-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舒迅;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會成立并積極開展活動[J];國外文學;1981年01期

2 王堅良 ,徐振遠;比較文學: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J];外國文學研究;1981年03期

3 張文江;;文學批評和比較文學的一本早期名著——讀《談藝錄》[J];讀書;1981年10期

4 孫景堯;對比較文學始于十九世紀的質(zhì)疑[J];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04期

5 華倪;比較文學研究問題座談會在西安舉行[J];外國文學研究;1983年01期

6 劉介民;;比較文學雜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7 ;讓一只報春的燕子展翅飛翔[J];國外文學;1984年04期

8 葛雷;比較文學在法國的興起[J];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03期

9 ;高校八大外國文學刊物編輯部互訪互學[J];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04期

10 ;高校八大外國文學刊物編輯部互訪互學 加強協(xié)作 大力改革[J];俄羅斯文藝;198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寧;;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國際背景、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走向[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2 郝嵐;;談全球化與多元語境中比較文學學者的責任[A];中外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林;;情有獨鐘“莎樂美”——王爾德的中國譯者和知音[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5 汪介之;;有關比較文學學科定位的兩個問題[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6 施曉燕;;章太炎對魯迅的影響——佛學與國粹[A];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玉梅;比較文學的昨日與今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譚佳 劉穎;站在21世紀人文精神的最前沿[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賈蕾;文化研究與中國走向世界[N];文藝報;2004年

4 ;德里達與中國[N];文藝報;2004年

5 范方俊;羅大岡與《望舒剪影》[N];光明日報;2005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陳美壽 實習生 曹芳凝;“比較文學”時隔20年重回誕生地[N];深圳商報;2005年

7 宋德發(fā);讀胡良桂的《世界文學與國別文學》[N];文藝報;2005年

8 錢超英;“流散文學”:本土與海外[N];文藝報;2005年

9 李亞萍;世界華文文學的新拓展[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樂黛云;以“文化自覺”面對新的“中西相遇”[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小剛;創(chuàng)造性叛逆:概念、理論與歷史描述[D];復旦大學;2006年

2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現(xiàn)代中國(1919-1949)[D];山東大學;2006年

3 豐云;論華人新移民作家的飛散寫作[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費書東;他知道自己是個詩人——論方平的跨語際實踐及其比較文學史意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鄭迦文;作為香港文化鏡像的王家衛(wèi)電影[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3 胡光磊;《牛虻》1953年李O兔褚氡局械娜宋銼湫蝃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4 王東;跨文化視域中的“鄉(xiāng)土中國”[D];四川大學;2006年

5 何文靜;葉維廉漢詩英譯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董二麗;第三空間:拉什迪的文化身份和文學策略[D];山東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2322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2322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91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