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傳統(tǒng)與新生
[Abstract]:American artist Thomas Glassford (Thomas Glassford), who lives in Mexico City, built a permanent public monument to his second home, a bright lighthouse called Sipetotik (Xipe Totec), which is of great artistic significance.
【分類號】:J173.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定國;;墨西哥城地名趣談[J];百科知識;2008年07期
2 Elisabeth Malkin;冷迪;;墨西哥城:昔日湖上之城,如今水源枯竭[J];英語文摘;2006年05期
3 ;走進墨西哥——人類遺產(chǎn)勝境[J];大美術(shù);2007年07期
4 張欽楠;;閱讀墨西哥城[J];世界知識;1998年20期
5 周定國;楊帆;;“壁畫之都”墨西哥城地名談[J];中國測繪;2007年03期
6 楊德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感:視野開闊——帕斯的境界[J];名作欣賞;1991年01期
7 方志誠;;墨西哥鑄^c史話[J];世界知識;1985年02期
8 ;墨西哥[J];青年科學;2006年03期
9 呂德勝;;墨西哥著名畫家塔馬約[J];拉丁美洲研究;1981年02期
10 ;墨西哥城街名稀奇古怪[J];重慶與世界;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墨西哥城地鐵票價最便宜[A];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shè)新發(fā)展——《都市快軌交通》理事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顧蓓;;論作為墨西哥象征的瓜達盧佩圣母[A];"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模式"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馬國馨;;建筑師和藝術(shù)家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環(huán)境[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家哲;;面對著太陽金字塔——墨西哥文化印象記[A];時代與思潮(5)——文化傳統(tǒng)辨證[C];1991年
5 張正明;張乃華;;論孫中山的民族主義[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6 趙慧峰;俞祖華;;嚴復與章太炎民族主義思想比較論[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顏建華;;民族主義是孫中山的創(chuàng)新思想[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聯(lián)慶;趙立申;;建筑師的肋手投標競爭的工具—JZSJ_2建筑設(shè)計軟件包簡介[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4)[C];1989年
9 朱向軍;陳芳;;建筑教育應十分重視建筑師的職業(yè)素質(zhì)培養(yǎng)——高職院校開辦建筑設(shè)計專業(yè)的一點思考[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翁賀凱;;民族主義、民族建國與中國近代史研究——“西方學理”與“中國問題”[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新聞版副主編 于東輝;那個墨西哥城的新首富[N];中國經(jīng)營報;2007年
2 英國《經(jīng)濟學人》 本報編譯 張林;墨西哥飽受犯罪肆虐之苦[N];世界報;2008年
3 康偉;“同一個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lián)合國大家庭藝術(shù)大展”全球巡展在墨西哥首展[N];中國藝術(shù)報;2007年
4 嚴長元;“孔德薩”開場墨西哥藝術(shù)節(jié)[N];中國文化報;2005年
5 本報駐墨西哥記者 張蕾;墨西哥城重見藍天[N];人民日報;2005年
6 記者 劉莉莉 陳寅;三項“減肥手術(shù)”幫墨西哥城瘦身[N];經(jīng)濟參考報;2011年
7 記者 劉莉莉;墨西哥城治理交通擁堵啟示錄[N];經(jīng)濟參考報;2011年
8 田美琴;墨西哥城治堵啟示:限行不如限“心”[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李關(guān)云;第6站:墨西哥城,另一條起跑線[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10 記者 葉書宏;墨西哥“驢子節(jié)”:“驢總統(tǒng)”“驢夫人”齊登場[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殷雙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2年
2 夏光輝;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3 張淑娟;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民族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張三南;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guān)于民族主義的論述及當代意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白基龍;一戰(zhàn)后中韓民族主義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7 翟晶;邊緣世界[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8年
8 郭公民;藝術(shù)公共性的建構(gòu):上海城市公共藝術(shù)史論[D];復旦大學;2009年
9 宋榮超;20世紀初政論報刊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初期建構(gòu)[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陳志毅;信息時代建筑非線性三維形態(tài)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鑫;當代民族主義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fā)展趨勢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劉玉華;論民族主義對國際格局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運哲;石原慎太郎與冷戰(zhàn)后日本的民族主義[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勇兵;論民族主義起源的社會心理機制[D];蘇州大學;2003年
5 陳釗;民族主義的傳統(tǒng)化表象與現(xiàn)代化實質(zhì)[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祁云蛟;合謀與沖突[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戴勇;民族主義與新加坡現(xiàn)代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蒲婷婷;阿以沖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趙慶云;試論劉師培早期的民族主義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于牧;民國自然科學與民族主義[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02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20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