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與先進技術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
本文選題:現(xiàn)代設計 + 當代藝術。 參考:《美術觀察》2011年02期
【摘要】:正中國現(xiàn)代設計在觀念、功能、語意和形式表現(xiàn)上備受東西方文化思潮和藝術風格的影響。在現(xiàn)代設計多元化發(fā)展的大趨勢下,人類生存方式的新觀念不斷介入,思維和情感表達不斷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以往設計中運用的法則正逐漸被打破,固有的符號被解構,人類在跨越世紀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視覺空間;而隨著科技進步、數(shù)字
[Abstract]:Modern Chinese design is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artistic style in concept, function, meaning and form. Under the tren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the new concept of human being's way of life is getting involv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ought and emot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e find that the rules used in the past design are gradually broken, and the inherent symbols are deconstructed. Human beings strive to find rational visual space in the mileage of a century,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mbers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分類號】:J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莉;楊武生;;當代藝術與先進技術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和作用[J];文教資料;2008年25期
2 楊武生;;當代藝術與先進技術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和作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06期
3 馮芳;韓國莉;;現(xiàn)代性視閾中的當代藝術與設計[J];美術大觀;2010年09期
4 付強;;當代藝術與先進技術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J];美術觀察;2011年02期
5 丘斌;彈撥民間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的和弦——關于現(xiàn)代藝術設計中的傳統(tǒng)藝術特性之我見[J];包裝世界;2000年06期
6 許帆;霍燃;;以非洲為代表的原生態(tài)文化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05期
7 張娜;卜一丁;張帆;;傳統(tǒng)美學元素與當代藝術[J];時代文學(上);2010年06期
8 王天祥;;解析“超設計”[J];文藝研究;2009年12期
9 孫虹;;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筆墨意趣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傳達[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01期
10 李歡;;淺談現(xiàn)代設計新時尚的跨界藝術[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巖;呂淑梅;;論現(xiàn)代設計的文化內涵[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2 丘斌;;彈撥民間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的和弦關于現(xiàn)代設計中的傳統(tǒng)藝術特性之我見[A];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包裝——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3 朱詩順;李玉蘭;駱素君;朱道偉;張勇;鄭榮才;;現(xiàn)代設計方法在工程機械產品設計中的應用[A];中國工程機械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呂勤智;;設計中的“大環(huán)境意識”觀探究[A];新形勢與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陳文武;;對當代藝術與地域美術的思考[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汪燕翎;;關于現(xiàn)代設計中傳統(tǒng)境域的思考[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歐陽安;;論科技因素對設計審美的影響[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8 施滸立;趙彥;;誤差設計新理念與方法[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7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李于昆;;當代藝術的“越界”[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謝朝;;論現(xiàn)代設計中的民間色彩應用[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國旗;當代藝術:尷尬的處境與曖昧的反抗[N];文藝報;2009年
2 云菲 張亞萌;在探索創(chuàng)新中寫就當代藝術的新章節(jié)[N];中國藝術報;2009年
3 朱其;當代藝術,暴跌的不只是價格[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國斌;譚國斌:斥資千萬推廣當代藝術[N];湖南日報;2011年
5 臺灣美術館策展人 潘顯仁;臺灣當代藝術征候[N];中國藝術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陳亮;當代藝術離寶雞有多遠?[N];寶雞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甄澄 通訊員 王麗亞;“走出去” 路很長[N];光明日報;2011年
8 ;尤倫斯清倉:當代藝術購藏是否會陷入“囚徒困境”[N];美術報;2011年
9 林木;與河清有關的較勁[N];美術報;2011年
10 曹俊杰 嚴威;多媒體技術:當代藝術的“黑匣子”[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立宇;新媒介與中國當代藝術變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王鑫;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獨創(chuàng)性[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3 于學文;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模版[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4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呂品秀;現(xiàn)代西方審美意識與室內設計風格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6 韓慧君;論西方現(xiàn)代設計中的人文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7 陳月浩;西方當代藝術對室內設計創(chuàng)作的影響的若干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8 武洪濱;當代我國藝術博覽會的學術性建構歷程與問題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9 巫o,
本文編號:2006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00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