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本文選題:日常生活審美化 + 唯美主義。 參考:《藝術(shù)評論》2010年12期
【摘要】:正論及唯美主義,國內(nèi)學界的普遍認知是19世紀中后期由戈蒂耶、波德萊爾、瓦爾特·佩特和王爾德等人針對當時日趨明顯的文學藝術(shù)商業(yè)化、世俗化趨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aestheticism,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estic academic community is tha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Gotier, Baudelaire, Walter Pate and Wang Erde, among others, became more and more secularized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藝術(shù)評論》雜志社;
【分類號】:J0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敏;;媚俗與抗爭——九十年代文學的兩個對抗性特征[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張旭;探析杰姆遜后現(xiàn)代美學理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張器友;20世紀末我國文學頹廢主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姜繼紅;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視野下的消費觀念嬗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田義貴;;試論《紅巖》文本的傳播效果[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陸衡;;人民性 喜劇性 現(xiàn)代性——國統(tǒng)區(qū)諷刺詩歌得失談[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袁文彬;;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李明;;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與大眾文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張勁松;;擬真時代:鮑德里亞媒介理論的后現(xiàn)代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一川;;論藝術(shù)公賞力——藝術(shù)學與美學的一個新關(guān)鍵詞[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張文東;;“詩性”的文學與批評的“詩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鄭恩兵;;文學世界性與民族性的內(nèi)質(zhì)即二者之關(guān)系[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4 徐曉峰;劉君;;品牌的文化底蘊[A];繁榮學術(shù) 服務(wù)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5 王熙恩;;科學批評主體觀的缺失與重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東;;接受視野下的抽象藝術(shù)理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呂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學與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糾葛——以魯迅為例[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周宇;;城市轉(zhuǎn)型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空間的生產(chǎn)——以上海市為例[A];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gòu)[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yīng)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波;“第三代”詩歌論[D];南開大學;2010年
7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廖述務(wù);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艷麗;論漫畫的影視劇改編[D];河北大學;2009年
2 聞婧;古代青銅器紋飾與傳統(tǒng)建筑彩畫紋飾的語義探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連青;后現(xiàn)代廣告設(shè)計語言的風格及其操縱性[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王傳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高凡凡;王爾德在20世紀中國的譯介與接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蔡芝武;畢飛宇小說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nèi)環(huán)境設(shè)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揚;;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唯美主義淵源[J];社會科學;2009年12期
2 田紅燕;;王爾德的藝術(shù)和人生——試從《道林·格雷的畫像》分析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藝術(shù)觀與人生觀[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黃俏;;王爾德:“唯美”童話的創(chuàng)作者[J];作家;2008年14期
4 劉秋燕;王曉輝;;試論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思想[J];作家;2009年12期
5 吳學平;;市場上的劇作家——王爾德喜劇與唯美主義的矛盾[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6 郭素;;王爾德對田漢早期創(chuàng)作的影響[J];新學術(shù);2008年02期
7 唐冰炎;;墮落者還是反叛者?——《道連·格雷的畫像》的另一種解讀[J];新余高專學報;2006年02期
8 吳萍;從唯美主義到消費主義——王爾德的現(xiàn)代性解讀[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吳學平;;王爾德與谷崎潤一郎[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10 楊黎紅;;論王爾德唯美主義理論的內(nèi)在矛盾[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陸揚;;費瑟斯通論日常生活審美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田蓉輝;;藝不驚人死不休——論聞一多的唯美追求[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4 張靜;;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歸——從童話作品看王爾德的內(nèi)在道德向度[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紅春;;私人領(lǐng)域的內(nèi)在悖論及其審美化解決——兼論“日常生活審美化”必然性與必要性[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李光榮;;聞一多的藝術(shù)家氣質(zhì)及其兼政經(jīng)歷[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8 姚文放;;新中國的三次“美學熱”[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周憲;;審美現(xiàn)代性的四個層面[A];探尋美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10 熊英;;從《一位女士的畫像》看亨利.詹姆斯的獨特審美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學平;另一個視角下的唯美主義[N];文藝報;2003年
2 陳世迪;蘇珊·桑塔格:唯美主義的急先鋒[N];中國婦女報;2004年
3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張?zhí)礻?日常生活審美化:當代審美新景觀[N];山西日報;2004年
4 楊光;文藝學、美學新焦點:日常生活審美化[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劉暢;唯美主義的愛情故事[N];中國郵政報;2002年
6 清華大學藝術(shù)教育中心 肖鷹;詩意地棲居在審美主義的白夜[N];社會科學報;2004年
7 記者 馬全祥 通訊員 董鳳萍;市老齡辦送戲下鄉(xiāng)樂了農(nóng)民[N];北京社會報;2006年
8 王嘉;新藍頂 很成都很國際[N];成都日報;2007年
9 馬越;宋莊藝術(shù)大躍進[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10 李博;走向世界的當代國畫藝術(shù)家[N];中國文化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介明;王爾德唯美敘事的理論和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茂生;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與融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學平;王爾德喜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朱彤;王爾德在現(xiàn)代中國的傳播與接受[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趙元蔚;海派文學與消費文化[D];吉林大學;2008年
6 王林;論田漢的戲劇譯介與藝術(shù)實踐[D];復旦大學;2004年
7 齊s,
本文編號:19893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98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