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身份認同的曲折——1949年以來中國文學理論學科史檢討與反思
發(fā)布時間:2018-05-27 21:46
本文選題:文學理論研究 + 民族身份認同; 參考:《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00期
【摘要】:正一中國當代文學理論中的"身份認同":問題與限定在中國文學理論與知識分子關系的研究史上,知識分子"生產"文學理論,通過文學理論為社會"立法",以實現(xiàn)自我身份的認同,是最為悠久的一種模式。這一模式產生于早期儒家知識分子"修、齊、治、平"擔當意識與"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觀,并在現(xiàn)代公義主義社會里有其深刻根源。但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發(fā)展所反復表明的相反模式卻是,文學理論超出話語生產者的身份認同而轉向國家/政治身份認同、文化/民族身份認同,并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西方強勢話語雙重牽制下淡化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消解文學理論自身的闡釋效力,進而危及文學理論學科本身。鑒于此,本文所言的"身份認同",不僅指稱作為一門現(xiàn)代知識體系的文學理論,其逐步完成自我身份的學科/知識建構過程,而且指稱文學理論通過學科/知識身份而實現(xiàn)國家/政治身份與民族/文化身份認同的隱秘過程。對于持續(xù)糾結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西方文論話語困境中的
[Abstract]:In this paper , " identity recognition " in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the question and limitation in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intellectuals , the intellectual " production " literary theory , which has its deep roots in the sense of self - identity through literary theory .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銘;;“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學術研討會在北大召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子桔;“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學理論研究與教學”討論會在揚州舉行[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于,
本文編號:1943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94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