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詹姆遜的文學批評理論
本文選題:詹姆遜 + 文學觀�。� 參考:《新疆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摘要】: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對文學提出獨特的見解,并由此形成了自己卓具特色的文學批評理論,并以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卓具成效的批評實踐,在當今馬克思主義文論界乃至整個美學界達到較高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詹姆遜的文學觀,從不同方面論述了他的文學批評理論,并結(jié)合他的文學批評實踐——對第三世界文學的批評,探討了詹姆遜在文學研究過程中的獨特見解以及不足之處。 文章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詹姆遜對文學的界定入手,從文學的本質(zhì)、文學的特性方面分析了他文學觀的內(nèi)涵,認為詹姆遜在堅持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歷史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結(jié)合西方當代其它文論提出了獨特的文學概念,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研究他的文學批評理論。 文章的第二部從幾個方面了分析詹姆遜的文學批評理論。首先是批評原則,即歷史的和美學的原則。認為詹姆遜摒棄了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歷史主義的觀點,,將歷史看作只是一個缺席的存在,歷史以文本的方式反映的是作者和讀者的歷史觀念,從而必然存在有斷裂和空隙,而馬克思主義卻為我們提供了方法能透過這些斷裂,使我們看到了被生產(chǎn)方式制約的文學文本、意識形態(tài)和上層建筑等因素的真實的意義,看到了被文本的歷史所掩蓋的歷史真實。其次,文章從詹姆遜對中世紀基督教的闡釋體系的改造入手,論述了詹姆遜獨特的“符碼轉(zhuǎn)換”的文本閱讀方式。再次,文章從歷史、社會和生產(chǎn)方式三個方面分析了詹姆遜文學批評所采用的逐層遞進的三個同心圓的分析模式。最后文章從詹姆遜的文學入手結(jié)合對具體文本的分析,認
[Abstract]:Frederick Jameson is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t theor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Marxism, Fredrik Jameson put forward his unique views on literature and formed his own distinctive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And with his own theory and method to carry on the outstanding effective criticism practice, in the Marxism literary theory circle and even the entire esthetics academic circle achieves the higher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Jameson's view of literature, discusses his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combines his prac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criticism of third World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Jameson's unique view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research.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begins with Jameson's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his literary view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and holds that Jameson is adhering to the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Marxism.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ism theory and combining with other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unique literary concept, and on this basis, further studies his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Jameson's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several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critical principle, that is, the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It is believed that Jameson abandoned the historical view in the traditional Marxist theory and regarded history as an absent existence. History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ideas of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in the form of text. Thus there must be cracks and gaps, but Marxism provides us with a way through which we can see the true meaning of literary texts, ideologies, superstructure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re constrained by the mode of production. See the historical truth that is conceal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text. Secondly,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Jameson's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discusses Jameson's unique way of reading code conversion. Thir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Jameson's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society and mode of produc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Jameson's literature and analyzes the concrete text.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I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鑫;;現(xiàn)實主義文學觀中國化的特征[J];價值工程;2011年22期
2 吳蔚;;武則天之文學觀與初唐洛陽詩壇[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3 曹萬春;;小說巨匠 詩詞大家——淺談曹雪芹的文學觀[J];保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11年01期
4 劉敏敏;;韓非子“文學”觀探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5 潘海軍;;張愛玲與艾米麗·勃朗特的愛情觀及文學觀比較——以《傾城之戀》《呼嘯山莊》為例[J];社科縱橫;2011年07期
6 朱彥振;;晚期馬克思主義之意識形態(tài)理論評析[J];哲學研究;2011年07期
7 張寶明;褚金勇;;“唯新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生[J];河北學刊;2011年04期
8 何平;;“黑話”“官腔”“扭捏語”和散文的假繁榮[J];美文(上半月);2011年09期
9 孟勝昆;;美在否定的瞬間生成:《青山》的認知詩學解讀[J];綏化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韓清玉;;在思想啟蒙與文學自律之間——對周作人文學觀的一種考察[J];天府新論;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玉紅;;梁實秋倫理的文學觀之闡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羅騫;;詹姆遜對“生產(chǎn)方式”的堅持與闡釋[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陳勝云;;論詹姆遜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機[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4 陳春莉;;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觀[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年會舉行第三場大會發(fā)言[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孫盛濤;;詹姆遜與李澤厚: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個案比較[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鄭崇選;;當代消費文化語境下文學敘事的兩種缺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8 李曉峰;;文學:個人心靈的景——王安憶的文學觀管窺[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群;;從文學翻譯的層次說解讀《天演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10 程偉禮;;后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資本文明極限[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逢振;為什么編《詹姆遜文集》[N];光明日報;2004年
2 楊仁敬;詹姆遜和他的馬克思主義情結(jié)[N];中華讀書報;2004年
3 康慨;詹姆遜獲郝爾拜獎[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張龍海;哈羅德·布魯姆的文學觀[N];文藝報;2011年
5 胡亞敏;詹姆遜:從文學批評到文化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0年
6 小眉;青春文學:你還能火多久?[N];文學報;2006年
7 葉延濱;作家觀與文學觀[N];山西日報;2002年
8 姚建斌;走向馬克思主義闡釋學[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李世濤;詹姆遜:從后現(xiàn)代性返身現(xiàn)代性[N];中華讀書報;2004年
10 殘雪;文學本身是可以交流的[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亞敏;詹姆遜·新馬克思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維杰;在馬克思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之間[D];吉林大學;2008年
3 孫先英;論朱學見證人真德秀[D];四川大學;2005年
4 張偉;詹姆遜與烏托邦理論建構(gòu)[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5 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的文學觀照及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森;在“詩”與“史”之間:沈從文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權(quán)美花;高峰漢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8 蘇仲樂;文化批評的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光貞;夏目漱石小說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杜明業(yè);詹姆遜的文學形式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論詹姆遜的文學批評理論[D];新疆大學;2005年
2 李茉妍;從《史記》看司馬遷對先秦文學觀的繼承和發(fā)展[D];延邊大學;2010年
3 黃美華;論方孝孺的文學觀及其創(chuàng)作[D];暨南大學;2006年
4 李宇笛;美麗而神秘的畫卷[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濤;德里達解構(gòu)主義文學觀[D];山東大學;2008年
6 李冬媛;抗戰(zhàn)時期老舍的文學觀及但丁之影響[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萍;轉(zhuǎn)化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嘗試[D];蘇州大學;2005年
8 李慧;革命精神感召下的理想世界[D];新疆大學;2005年
9 張毅慧;論趙秉文的文學觀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D];山西大學;2010年
10 隋欣卉;葉公超文學批評觀述評[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19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91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