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接受美學對科學文獻的適用性及其意義——基于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
本文選題:接受美學 + 科學文獻 ; 參考:《學術界》2011年04期
【摘要】:接受美學是一種文藝批評理論,該理論認為,文藝作品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存在著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的意義空間,有待讀者通過創(chuàng)造性閱讀來完成。另一方面又強調讀者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閱讀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審美發(fā)現(xiàn),并且對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心理和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根據(jù)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接受美學不僅適應于文藝作品,而且也可用于科學文獻的解讀,對于科學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Abstract]:Reception aesthetics is a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holds that literary works are a symbolic system, and there is a spa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eaning, which is to be completed by the reader through creative read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emphasizes that readers should re-create and aesthetic discovery through creative reading, and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y and methods of creative reading. According to Popper's theory of "three worlds", reception aesthetics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literary works,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which has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作者單位】: 蚌埠學院人文社科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I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呂斌,李國秋;關于“圖書館哲學”的思考[J];圖書與情報;1997年01期
2 陳一陽;關于圖書館學的哲學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1985年02期
3 黃開華,周統(tǒng)權;波普歷史哲學評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劉植惠;情報學基礎理論講座——第二講 波普哲學及其對情報學學科建設的影響[J];情報理論與實踐;1987年04期
5 劉李勝;論制度文明建設的自發(fā)性和自覺性[J];求索;1992年04期
6 李繼祥;論對社會經(jīng)濟進行分層次研究的主體原因[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7 何云峰,金順堯;關于進化認識論的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8 何云峰;進化認識論的興起與演化[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柳洲;高?鐚W科科研組織成長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2 齊媛;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范文貴;數(shù)學探究學習內涵與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萍;亨普爾科學解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媛;唯物史觀視野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趨勢[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亮;詮釋學視域下培根的自然解釋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鄒樺;波普爾真理論探析[D];西南大學;2009年
4 儲智勇;批判理性的意義及其限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艾戰(zhàn)勝;波普爾理解理論的理解[D];中南大學;2002年
6 陽建國;人類自由的緒論:波普爾非決定論思想的道德之維[D];中南大學;2003年
7 楊啟國;論科學發(fā)展觀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運用與發(fā)展[D];中南大學;2007年
8 李寶祥;波普爾歷史思想再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友;;接受美學視角下漢語散文英譯中的讀者關照[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徐偉;;論波普爾歷史哲學[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01期
3 朱寧寧;;(波普爾+羅倫茲…→)利蓋蒂——觀外圍世界的思維成果對利蓋蒂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J];音樂創(chuàng)作;2010年02期
4 付龍;;淺議電影音樂的接受美學[J];電影文學;2010年06期
5 柳葉;;從接受美學看新版電影《小公主》[J];電影文學;2010年04期
6 馬曉梅;;探析波普爾科學哲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3期
7 章文軍;;析波普爾對科學客觀性的追求[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徐薇;;接受美學是對文學的消解[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博雅杰;;在接受美學視野下看音樂審美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王智永;;對波普爾證偽主義思想的辯證認識[J];新西部;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春玲;;高職旅游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2 沈立人;;承載器相對變形量測試方法之研究[A];稱重科技——第九屆稱重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郭竹梅;徐波;鄧宇;佟躍;呂婉銘;李悅;;北京市中心城區(qū)公園綠地應急避險功能調查研究[A];2009北京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C];2010年
4 李學龍;萬越;韓秀霞;胡慶慶;李光琳;馬愛國;;1590名農村中老年人生存質量調查分析[A];膳食變遷對民眾健康的影響:挑戰(zhàn)與應對——第二屆兩岸四地營養(yǎng)改善學術會議學術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李瓊;崔儉杰;嚴俊秀;沈敏;康薇;林燕;;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化妝品中的曲酸[A];第八屆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秦梅;;首都體育學院綜合性體育場館運營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岳平;牛生杰;胡隱樵;張強;;春季內蒙古草原地區(qū)湍流強度及其相似性函數(shù)[A];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黃元森;李雙錦;劉東鳴;;水泥露面溫度預報研究和應用[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9 錢翰城;王公平;趙建華;;鑄件表面缺陷常用挽救技術及其適用性[A];2010年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來嘉哲;;基于CORBA技術的航天器軌道預推實現(xiàn)方法[A];'2010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彭一欽 鄒光明 李惠蘭;信息化為“重慶長航”護航[N];中國水運報;2011年
2 彭一欽 鄒光明 李惠蘭;信息化為“重慶長航”護航[N];中國水運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陳光 馮和平 許建國;報關行業(yè)有了服務作業(yè)標準[N];國際商報;2011年
4 ;如何考察云服務商?[N];網(wǎng)絡世界;2011年
5 本報記者 田逢春 通訊員 鄭引祥;《冶煉二氧化硫煙氣制硫酸銨》標準通過省內專家審查[N];云南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王繼征;標準化“十二五”:需求牽引 應用導向[N];中國紡織報;2011年
7 張志明;科學更是一種精神[N];人民日報;2011年
8 錢宏;老邊區(qū) 打造城市景觀項目[N];營口日報;2011年
9 南航黑龍江分公司飛機維修廠 孫寶文;抓制度建設要有熱“剩飯”精神[N];中國民航報;2011年
10 本報評論員;著力抓好崗位達標[N];中國煤炭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素靜;中學理科實驗探究教學新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楊進紅;語文閱讀教學審美體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朱濤;結構·功能·符號[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岳占菊;協(xié)和式民主與國外民族關系治理:基于三個案例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5 陳長利;文學接受·文學形式·意識形態(tài)[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祖召;社會開放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帆;科學、知識與行動[D];山西大學;2010年
8 蔡珞珈;實際匯率與BS匯率的適用性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儲雪玲;農村居民健康人力資本的收入效應與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10 郭波;面向產(chǎn)品方案設計的個體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商曄;隱馬爾可夫模型參數(shù)訓練的改進及在股市預測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羅佳;民辦高校教師幸福感及其與職業(yè)認同、離職意向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3 孫丙誠;新型納米氣溶膠濕法采集裝置的設計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4 沈建軍;軟土地基沉降組合預測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俞婧;農地整理中路溝渠生態(tài)化精細型設計[D];浙江大學;2010年
6 劉i
本文編號:1776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7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