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經(jīng)典重構(gòu)的合法性
本文選題:文學經(jīng)典 + 文化經(jīng)典 ; 參考:《當代文壇》2009年06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與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批準號:07JDTDXM75003)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I046;H05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云;;論文學的時空穿越意識及其經(jīng)典品格[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2 王璞;;艾倫·布魯姆的大學教育思想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沈文欽;;自由教育與美好生活——施特勞斯學派自由教育觀述評[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4 胡家榮;文革記憶的另一種敘述——王小波《黃金時代》解讀[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2期
5 楊慶祥;;“主體論”與“新時期文學”的建構(gòu)[J];當代文壇;2007年06期
6 江寧康;;評《拉維爾斯坦》的文化母題:尋找自我的民族家園[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1期
7 董馨;論“文學性”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J];東岳論叢;2005年03期
8 易興霞;論伊格爾頓文學批評理論的社會性與政治性[J];福建外語;2001年03期
9 夏德勇;新聞敘事與小說敘事比較論綱[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張兵娟;;電視劇敘事與女性主義敘事批評[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進書;;不粘不脫——文學與政治的關(guān)系[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quán)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2 陳吉猛;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金永得;探索作為整體的教學藝術(shù)[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茗;從美國“民主”到法國“革命”[D];復旦大學;2005年
5 李長偉;好人與好公民[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誠;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國家與公民[D];武漢大學;2005年
7 李秀萍;文學研究會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制度[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龍;中國大陸當代詩歌形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易彬;論穆旦詩歌藝術(shù)精神與中國新詩的歷史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軍;文類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寧;評價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shè)[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朱利民;質(zhì)疑新文學“不證自明”的現(xiàn)代性[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3 何明霞;象與幻象[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永新;伊格爾頓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5 柳清華;虛無與信仰[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長星;從文學批評到文化理論[D];新疆大學;2005年
7 李慧;“敘事作為修辭”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阮小波;90年代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育新;理解的寓言[D];中國電影藝術(shù)研究中心;1992年
10 孫文婧;歌德詩學中的抒情詩概念[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創(chuàng)作之初[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2 E.加菲爾德,戴侃;關(guān)于諾貝爾文學獎及其他[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06期
3 王朔;欣賞與摒斥[J];外國文學評論;1989年04期
4 高尚;博爾赫斯小說中的對稱結(jié)構(gòu)[J];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01期
5 曾大興;;白居易《琵琶行》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其敗筆[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05期
6 AlanHirvela;邊曉京;;語言教師躲避教文學的五個站不住腳的理由[J];國外外語教學;1990年04期
7 劉山;;一批阿拉伯伊斯蘭古籍再發(fā)行[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0年01期
8 潘凱雄;當前文學批評中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1991年09期
9 ;文學批評信息[J];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01期
10 王樹人 ,喻柏林;三點認識[J];漢字文化;199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芳;;論《詩經(jīng)》接受的歷史軌跡[A];第五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武月明;;《傲慢與偏見》的隱蔽故事:——奧斯汀男性中心主義意識批判[A];終結(jié)與起點——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C];2002年
3 胡曉明;;讀經(jīng)的新意義[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4 馬澤;薛惠;;莫待山窮水盡時——對當下文學品位的思考[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汪祚民;;宋玉對《詩經(jīng)》作品的審美化用與闡釋[A];第六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高峰;;中國電視劇漫筆:源流·本質(zhì)·功能·評價[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李細梅;;俄羅斯語文學在臺灣[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細梅;;俄吽褂鏤難г諤ㄍ錥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9 吳慧堅;;翻譯的條件與翻譯的標準——以林語堂《吾國與吾民》為例[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王殿卿;;“仁義禮智信”與建構(gòu)共同價值觀[A];2005年國際儒學高峰論壇專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戎;我們是否還需要文學經(jīng)典[N];北京日報;2000年
2 王本朝;重慶文學:離大獎還有多遠[N];重慶日報;2000年
3 微言;書寫經(jīng)典之作 書寫經(jīng)典人生[N];光明日報;2000年
4 張學昕;準備經(jīng)典[N];人民日報;2000年
5 記者 楊雪梅;專家為中學生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N];人民日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邢曉芳;缺乏原創(chuàng)經(jīng)典 小鬼難成巨人[N];文匯報;2000年
7 毛丹武 李玲;面臨新世紀——文學史眼光如何“中國化”[N];文藝報;2000年
8 張遠山;羊油燈下的愛情[N];河北日報;2001年
9 楊揚;且慢打造當代“經(jīng)典”[N];文匯報;2001年
10 王寧;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世界性和全球性:一種新的斷代[N];文藝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敏;杰克·倫敦和他的《馬丁·伊登》[D];暨南大學;2001年
2 鄭蔚康;對托妮·莫里森《寵兒》中象征意象的分析[D];浙江大學;2002年
3 宋艷芳;戴維·洛奇的理論化小說—洛奇《三部曲》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4 魯曉梅;《洛麗塔》及納博科夫小說的人學意識[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李蕾;《舊約》的社會學批評[D];河南大學;2004年
6 于立杰;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貫注[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陸志國;哈代在中國的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程頌紅;論中學語文教育的審美功能——以朱自清散文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吳國珍;斷裂的飛翔——海子論[D];安徽大學;2004年
10 胡希;《圣經(jīng)》中的人神關(guān)系的變形及其文學表現(xiàn)[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752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7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