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德性機制再論
本文選題:藝術德性 + 幸福 ; 參考:《四川戲劇》2014年04期
【摘要】:藝術的至高德性在于撥開圍繞人類的痛苦迷霧使其沐浴幸福的光照。當藝術文本突破接受者的外在自我進入內(nèi)在自我,激發(fā)出強烈的自由情感,它就使接受者獲得了審美存在,并升至摒除了痛苦和無聊的愉悅境地。但接受者此時是非理性的,只有有利的刺激才能體現(xiàn)藝術文本的正德性。而藝術文本對于創(chuàng)作者則是排遣過剩內(nèi)在能量和重塑理想自我的完美陣地,創(chuàng)作者輸出文本即是幸福。如果文本再能夠?qū)邮苷弋a(chǎn)生正德性就實現(xiàn)了對創(chuàng)作者的圓滿德性,這便是具有至高德性的藝術文本。
[Abstract]:The supreme virtue of art lies in the light of the mist of pain that surrounds mankind and bathes it with happiness.When the art text breaks through the external self of the recipient into the inner self and stimulates a strong free emotion, it makes the recipient obtain aesthetic existence and rise to the pleasure of eliminating the pain and boredom.But the recipient is irrational at this time, and only favorable stimulation can embody the positive virtue of the artistic text.The artistic text is the perfect position for the creator to dispel excess internal energy and reinvent the ideal self. The author outputs the text as happiness.If the text can produce the positive morality to the receiver, it will realize the complete virtue to the creator, this is the art text with the highest virtue.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數(shù)字藝術倫理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號:13BA010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數(shù)字藝術德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號:3YJAZH063
【分類號】:J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立新;;論藝術德性[J];桂海論叢;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新;;李白藝術與人生的“現(xiàn)代性”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2 朱鵬飛;;柏格森:“理念”論美學到“生成”論美學的橋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黃穎;;文學形態(tài)與媒介變革——對網(wǎng)絡文學的檢視與評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錢善剛;;身行據(jù)亂 心寫太平——康有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韓雷;;《美麗人生》:游戲的輕與重[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師衛(wèi)華;;西方現(xiàn)代景觀藝術對中國園林設計的啟示[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7 李煥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鄭亞莉;;道德選擇—主體性道德教育的內(nèi)在訴求[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張f3麗;周玲;;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審美化探究——以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方國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頓悟——兼論中西美學之迥異風格[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春雁;;構筑和弘揚地方先進檢察文化——面對新時期的理性思考[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汪其昌;;信托財產(chǎn)權制度的特質(zhì)及其經(jīng)濟學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楊麗坤;;關于休閑道德的幾點思考[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4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歐陽國華;;基于分子生物學的快感人假設論綱[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孫桂麗;;也談教育學術人生——學術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張?zhí)礻?;莊子美育思想探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吳亮奎;;課程與教學變革背景下老子哲學的教學論解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鄭國鐸;;對馬斯洛學生主體性思想及其活動論的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輝月;論許地山文學創(chuàng)作的悲劇精神[D];河北大學;2007年
2 胡良偉;論中國書法與山水畫藝術的同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于湃;色彩藝術在影視動畫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麗媛;馬立新;;大真之美——論奧斯卡“大片”藝術之“大”[J];電影文學;2012年04期
2 馬立新;;美感新論[J];桂海論叢;2011年04期
3 馬立新;;自由情感論[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岱;;說不可說——重申審美語境中的詩與言之關系[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胡新華;;幸福的辯證法——析《邊城》與《沉船》中的時間流程[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戴前倫;;憂怨靈魂的人性訴求——《致大!放c《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主題意蘊的比較研究[J];當代文壇;2010年04期
4 ;2011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世貿(mào)商城舞動“幸福探戈”[J];流行色;2011年08期
5 劉鳳泉;試論文學發(fā)展的矛盾運動[J];陰山學刊;2001年03期
6 ;CFan雙周榜[J];電腦愛好者;2006年15期
7 ;藝術資訊[J];美術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徐志瑞;;色彩魅力與幸?鞓穂J];流行色;2008年07期
9 王振;;榮榮與維·希姆博爾斯卡[J];詩林;2006年04期
10 陸虹;;Q&A:藝術收藏延續(xù)幸福夢想——專訪Felissimo(北京)商貿(mào)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劉學頌女士[J];東方藝術;2008年1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軍;文學的力量[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志高;文學是人的藝術化符號存在方式[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2 張丹;席勒的人性化審美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38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73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