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文學經(jīng)典的終結”——與吳興明教授商榷
本文選題:背離學理 切入點:邏輯 出處:《學術界》2009年01期
【摘要】:就影響文學經(jīng)典的各種因素而言,雖然今日之"經(jīng)濟力量"不容忽視,但要說它已斷送或能斷送"文學經(jīng)典"的生命,則明顯是太過于夸張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吳興明教授在分析"文學經(jīng)典的商業(yè)擴張"時明顯表現(xiàn)出一種貶斥文學經(jīng)典"精英取向"的態(tài)度。假使真的出現(xiàn)了文學經(jīng)典全都消失的這一天,那么,這一天既是文學最為悲哀的一天,又是人類極其不幸的一天。
[Abstract]:As far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literary classics are concerned, although today's "economic power" cannot be ignored, it is obviously too exaggerated to say that it has or can destroy the life of "literary classics".Unfortunately, Professor Wu Xingming's an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expansion of literary classics clearly shows an attitude of denouncing the "meritocracy" of literary classics.If there is a day when all literary classics disappear, it is not only the saddest day of literature, but also the most unfortunate day of mankind.
【作者單位】: 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
【分類號】:I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鄭惠生;;城鄉(xiāng)小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2 鄭惠生;應該重視大學生文學審美趣味的培育——以調查研究為基礎的探討[J];美與時代;2005年04期
3 鄭惠生;“經(jīng)濟”是“文學的品格”嗎——對曹路先生《文學的經(jīng)濟品格》的學術批評[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鄭惠生;關于當前大學生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的調查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鄭惠生;;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12期
6 鄭惠生;大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三[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9期
7 鄭惠生;;中學生最欣賞與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三[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晶;“異史氏”的“心靈史”——論《聊齋志異》中的壓抑與幻想[J];蒲松齡研究;2004年01期
2 廖楚暉,薛剛;關于稅收腐敗有關問題的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董學文,金永兵;文學理論科學性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姜巖;;經(jīng)濟學視角下管理學研究方法建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管志斌;周水濤;;畢淑敏小說中多重意蘊的生命關懷[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6 廖四平;臺灣現(xiàn)代派詩歌與西方影響[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王寶強;;論高校藝術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邵燕楠;教育的人類學視角[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陳吉猛;新時期文學理論的審美主義傾向論略[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夏恩君;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經(jīng)濟學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熊輝;;簡論郭沫若的“風韻譯”觀念及其歷史意義——兼論20世紀中國翻譯標準理論的演進[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劉愛東;王慧;周亮;;制度倫理視角下獨立審計信用監(jiān)管機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錢林曉;王一濤;;對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生學習行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王立;;海意象與中西方民族海洋觀中的文化精神[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5 張景華;;經(jīng)濟學兩種范式關于人性假設前提的比較分析[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顧振宇;韓劍眾;蔣進寧;;食品安全標識(標簽)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研究[A];食品感官科學前沿與發(fā)展——首屆中國食品感官科學學術研討會暨《食品感官科學》課程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元芳;經(jīng)濟轉型期中國金融道德風險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3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2001年
4 郝碩博;所得課稅的經(jīng)濟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5 劉國平;經(jīng)濟系統(tǒng)進化及動因[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1年
6 顧穎;藝術意味的生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程承坪;企業(yè)家人力資本開發(fā)及其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10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澤棟;非理性購買決策與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程么娥;影響我國城鎮(zhèn)居民大眾體育需求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曉暉;我國的居民儲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4 童偉;論文學價值[D];揚州大學;2001年
5 胡長栓;文化哲學的悖論及其歷史向度[D];黑龍江大學;2001年
6 麻堯賓;梁實秋小品文藝術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7 劉水平;精英藝術:神的誕生與隱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陳源;20世紀90年代文化批評芻議[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唐曉燕;表現(xiàn)主義與郭沫若及其早期小說[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楊新剛;現(xiàn)代中國都市風情小說的文化學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童兵;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中國傳媒格局的嬗變與前瞻[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黃忠順;中國時尚文學與杜拉斯、村上春樹、日本動漫[J];河北學刊;2005年03期
3 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流變規(guī)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王永兵;經(jīng)驗的貧乏與意義的剩余——透視當下長篇小說熱[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4年06期
5 鄭惠生;應該重視大學生文學審美趣味的培育——以調查研究為基礎的探討[J];美與時代;2005年04期
6 鄭惠生;經(jīng)典名著留給大學生的印象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六[J];美與時代;2005年09期
7 鄭惠生;;“圖像時代”大學生 最認同的讀物的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八[J];美與時代;2005年12期
8 郭培筠;網(wǎng)絡時代內蒙古地區(qū)大學生審美文化教育調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9期
9 鄭惠生;大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三[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9期
10 鄭惠生;;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家國;再論解決充足理由律問題的基本途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2 馬玉珂 ,蘇越;對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關系及其內容的新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林淑娟 ,袁長在;論俄語邏輯語調規(guī)律[J];外語學刊;1980年04期
4 凌雨軒;大力開展辯證邏輯的研究——學習列寧關于辯證法、認識論、邏輯三者統(tǒng)一的思想[J];人文雜志;1980年01期
5 馬偉;也談賓語的位置——對前置賓語質疑[J];大理學院學報;1980年01期
6 馬鶴鳴;邏輯學在今天[J];大理學院學報;1980年01期
7 褚可邑;檢驗教學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年01期
8 呂政春;關于假言判斷的聯(lián)項和符號化問題[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Z1期
9 李公天 ,向熙陽;邏輯證明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J];求實;1980年Z2期
10 田崇勤;關于思維方法的一點淺見[J];江淮論壇;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Michele VIO;陳云水;;關于空氣熱源熱泵機組的COP值[A];第九屆全國冷水機組與熱泵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張石麟;;言語形成機制和言語表達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宋立亞;;英語定語從句的翻譯[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王希杰;;語言的規(guī)范化和言語的得體性[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5 李敬德;;堅持社會主義與初級階段的統(tǒng)一——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基本國情問題的回顧與思考[A];探索新路構筑輝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論文集[C];1998年
6 王淑芝;;邏輯“與或”式化簡過程中多余項及多余因子的確定方法[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7 呂瑞華;;不確定性經(jīng)濟預測方法論[A];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挑戰(zhàn)——99’管理科學學術會議專輯(下)[C];1999年
8 任世賢;;沒有逆向反演的有時限網(wǎng)絡計劃技術[A];系統(tǒng)工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9 陳國勛;閆家杰;;Fuzzy模態(tài)公式的歸約[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0年
10 陳琪;余雄南;;用戶模型在人-機界面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臧樂源;提高學生的邏輯素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欄由廣東中山圖書館供稿;漢字可能通行全球[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呂來明;法律適用中的邏輯與經(jīng)驗[N];法制日報;2000年
4 國家信息中心 步德迎;大勢所趨:網(wǎng)絡技術與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相結合[N];國際商報;2000年
5 ;搞哲學的人應當有較高的邏輯修養(yǎng)[N];光明日報;2000年
6 ;探討改革開放的邏輯[N];光明日報;2000年
7 沈榮興 王文東;推進中國邏輯科學與國際接軌[N];社會科學報;2000年
8 周政保;生存的邏輯[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9 俞吾金;學術創(chuàng)新的前提[N];文匯報;2000年
10 孫顯元;方法論和層次論[N];中華讀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建波;認證協(xié)議的分析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8年
2 鄭東;密碼協(xié)議的邏輯分析與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9年
3 杜國平;“真”的歷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益發(fā);密碼協(xié)議安全性分析中的邏輯化方法——一種新的BAN類邏輯[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1年
5 劉志;基于邏輯情景演算的虛擬企業(yè)過程建模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6 姬東耀;因特網(wǎng)上信息安全與小額支付協(xié)議的設計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7 張拴平;張申府哲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8 余俊偉;弗協(xié)調邏輯應用于道義邏輯的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張纓;信任、契約及其規(guī)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吳維敏;離散事件系統(tǒng)的Petri網(wǎng)控制器綜合[D];浙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霞;基于動態(tài)邏輯的Agent的形式化模型[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和國強;評杜威工具主義真理觀[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藍國橋;“邏輯—心理”結構[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趙洋;基于智能體概念的虛擬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模型[D];昆明理工大學;2000年
5 劉旭友;構建中國再保險市場組織體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唐漢衛(wèi);教育研究中的實踐整合觀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陳虹;泛邏輯運算的電路實現(xiàn)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8 孫德忠;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在唯物史觀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當代價值[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寧莉娜;邏輯方法:在哲學的視野內[D];黑龍江大學;2001年
10 張利芳;摹狀詞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699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9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