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建云南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構想——基于云南橋頭堡戰(zhàn)略的金融創(chuàng)新探索
本文選題:金融創(chuàng)新 切入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 出處:《中國發(fā)展》2011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橋頭堡戰(zhàn)略作為符合云南自身獨特的地理和文化特點的國家戰(zhàn)略,對金融支持的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文分析了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問題,提出了云南創(chuàng)建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基本思路。該文提出,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作為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的重要創(chuàng)新形式,正是推動文化與資本對接的重要一步,也是改變當前文化藝術市場結構,推動橋頭堡戰(zhàn)略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Abstract]:The bridgehead strategy, as a national strategy in line with Yunnan's own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form of financial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and art exchan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establishing cultural and art exchange in Yunna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as an important innovative form of financialization of art market, cultural and art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promo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capital.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hange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ulture and art and promote the strategic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ridgehead.
【作者單位】: 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分類號】:F832.5;J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未來;文化產業(yè):掀起蓋頭來[J];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03期
2 安小蘭;;上“文化產業(yè)”專業(yè)不等于“跑馬圈地”[J];美術觀察;2006年05期
3 晚晴;;全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J];北京觀察;2006年01期
4 李振宇;;文化產業(yè)時代的文學生產與消費[J];當代文壇;2007年04期
5 陶東風;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新文化媒介人的興起[J];文藝爭鳴;2003年06期
6 ;寫在2007年深圳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會書畫專場拍賣會之前[J];收藏界;2007年05期
7 龐麗靜;;不能再做有才華的窮人[J];招商周刊;2005年04期
8 李綿璐;;傳統(tǒng)工藝美術是文化產業(yè)[J];上海工藝美術;2009年01期
9 陳文育;高雁;;審美距離的當代闡釋[J];劇影月報;2007年02期
10 黃港洲;潘宇;;對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思考[J];寧波經濟;2000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國華;石海燕;;文藝體制市場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云南麗江“麗水金沙”現(xiàn)象調研分析[A];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勇;;創(chuàng)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構建[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宋生貴;;開掘民族藝術的審美文化資源——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民族藝術的美學研究[A];中國·內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馮樹林;;加強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麗娜;;“通渭現(xiàn)象”及其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考[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呂飛云;;青島演藝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任麗梅;我國去年實現(xiàn)演出收益7685萬元[N];中國改革報;2010年
2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3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4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5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6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7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9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10 張楠;2010,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2 呂品田;動手有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阿珠;藝術產業(yè)背景下的藝術定位問題[D];廈門大學;2008年
2 王聰;試論實景演出在演藝文化產業(yè)中的顯效[D];云南大學;2010年
3 施州;臺灣工藝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辛楠;本雅明“機械復制”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崔瑜;中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裴菲;我國高雅音樂市場贊助活動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7 徐亞男;試論演藝經紀合同糾紛[D];山東大學;2008年
8 郭威;文學文本的大眾媒介化[D];山西大學;2008年
9 陳佳樺;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藝術資助模式[D];廈門大學;2008年
10 王珂;藝術高等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427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4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