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時期新古典主義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歷史考察
本文選題:新古典主義 切入點:拿破侖 出處:《北方論叢》2011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新古典主義藝術(shù)風格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蓬勃發(fā)展,在18、19世紀之交達到鼎盛。這一時期恰為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其間,新古典主義的發(fā)展是與其歷史背景息息相關(guān),而且這種藝術(shù)形式在世界藝術(shù)史上最為真切地體現(xiàn)了當時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時代的弄潮兒。
[Abstract]:The art style of neoclassicism flourished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reached its peak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t was during the period of Napoleon's reig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oclassicism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is art form in the world art history is the most true embodi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ism is als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J110.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雯;;文化詩學:理論、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方維保;江山依舊,才人輩出──張恨水、金庸比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方維保;浮游在夢想與現(xiàn)實的邊緣——論郁達夫小說中的性愛敘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朱志榮;董友;;西周陶器的審美特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5 方維保;;中國現(xiàn)代小說理論:從碎片呈現(xiàn)到系統(tǒng)整合——評謝昭新著《中國現(xiàn)代小說理論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王軼;;古代史傳“虛構(gòu)”說辨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倪靜;;淺論現(xiàn)代油畫筆觸的符號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平凡;;藝術(shù)的時代效應(yīng)——對21世紀的設(shè)計觀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彭琛;;意大利文藝復興總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張延者;;文本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試論中國新歷史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胡玉偉;;歷史的想象與建構(gòu)——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長征”書寫[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2 李于昆;;當代藝術(shù)的“越界”[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曉毅;;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樹國;;論《左傳》的性質(zhì)及其對古代散文研究理論建構(gòu)的意義[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5 劉克敵;;晚年林紓與新文學運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學史研究卷)[C];2009年
6 董希文;;深描與診斷:解釋人類學之于文學文化研究的方法論意義[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清敏;古埃及阿瑪爾納時期藝術(shù)成就的歷史解析[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8 尹霄;喬治·魯奧的敘事藝術(shù)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9 樊亞嶠;儒家課程思想的后現(xiàn)代轉(zhuǎn)向[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婧;從西方繪畫中的“豐滿”女性形象看藝術(shù)夸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嵐暉;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劉洋;民國前期中國高等美術(shù)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蔡芝武;畢飛宇小說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魏義;中國現(xiàn)實主義油畫的多維發(fā)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郁民;論傳統(tǒng)雕塑色彩介入當代雕塑創(chuàng)作活動產(chǎn)生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雷群;歐洲中世紀圣像畫的形式語言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余嫻;論素材的收集與油畫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雷;哭泣 唯情 邊緣化——大衛(wèi)繪畫中的女性圭臬[J];藝術(shù)·生活;2005年05期
2 喻瓊;;19世紀西方美術(shù)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回歸中的前進[J];江漢論壇;2009年04期
3 曾珠碧;;談新古典畫派與大衛(wèi)繪畫風格[J];東南傳播;2007年02期
4 喻瓊;;19世紀西方美術(shù)欣賞[J];江漢論壇;2009年02期
5 文寧;;拿破侖在雅法的鼠疫病院[J];三月風;1996年04期
6 金潛映;;拿破侖時期油畫及銅版畫[J];中國美術(shù)館;2005年07期
7 ;一代名將——拿破侖死于表墻紙[J];化工之友;2001年01期
8 雅克·路易斯·大衛(wèi);天遙;;著名肖像畫 拿破侖過阿爾卑斯山[J];英語沙龍;1997年09期
9 宋海洋;王博;;統(tǒng)治世界的是想象力——拿破侖與盧浮宮[J];紫禁城;2008年04期
10 文心;;繪畫與想象[J];陰山學刊;198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學君;;信念與熱情的力量——拿破侖與繼母的啟示[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大衛(wèi)·伊安諾,78歲 只要能做,他就去做[A];首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陳海丹;;大衛(wèi)·布魯爾訪談[A];第十三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shù)會議浙江大學代表團論文集[C];2007年
4 王新宇;聶秀菀;郭光沁;鄭國,
本文編號:1634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3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