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公共空間與文學價值——重新審視文學與政治關系的一個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3-12 20:42

  本文選題:審美交往 切入點:對話 出處:《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近年來,學術界對文學自律/他律、啟蒙/審美現(xiàn)代性等問題的學術史考察一方面顯示了文學審美特性的悖論與現(xiàn)實語境意義,另一方面也打開了文學與政治關系的理論思考空間。本文試圖在現(xiàn)代語境中探討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問題,通過審美交往與對話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問題,從而擺脫文學自律/他律的二元結構束縛,在現(xiàn)代公共空間的意義上確立文學與政治交往對話的意義與價值。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literary self-discipline / heteronomy, enlightenment / aesthetic modernity and so on has shown the paradox of literary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alistic contex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opens up the space for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modern context and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ual structure of literary self-discipline / heteronomy, and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dialogue in the sense of modern public space.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分類號】:I0-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婷;經(jīng)濟全球化對文化的影響[J];安徽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李佑新;現(xiàn)代性問題與中國現(xiàn)代性的建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王婷;社會公正和新型公共領域的建構[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4 谷鵬飛;全球化語境下審美文化的悖論及價值選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郭玉錦,王歡;網(wǎng)上公共領域[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孫晶;文化帝國主義與文化霸權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蘇翠萍,王彥志;變革中的世界與21世紀的中國法[J];長白學刊;2001年04期

8 相秀麗;現(xiàn)代化:從熟人社會到生人社會[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5期

9 鄒詩鵬;文化研究與意識形態(tài)——評文化研究中的中立立場[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5期

10 潘順;從人權視角談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念支撐[J];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五三;;批評報道作為治理技術——市場轉(zhuǎn)型期媒介的政治-社會運作機制[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郭尚興;;漢英文化類辭典編纂要端舉論——以《漢英中國哲學辭典》為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3 周菲;;當代歐美公共哲學研究述評[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4 韓升;謝麗威;;中國的現(xiàn)代性啟蒙:在傳統(tǒng)倫理社會和現(xiàn)代市民社會之間[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唐勇;;共識規(guī)劃——通往和諧社會之路[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德全英;民族區(qū)域自治權[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的性質(zhì):一種多維視角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4 王寶蒞;斷了線的等價交換?!——合同的倫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白華山;工商界·市政府·市黨部[D];復旦大學;2003年

6 胡位鈞;現(xiàn)代國家中的政治溝通[D];復旦大學;2003年

7 趙永紅;服務選區(qū)與代表國家[D];復旦大學;2003年

8 白晨曦;天人合一:從哲學到建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xiàn)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吳玉榮;互聯(lián)網(wǎng)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良杰;個人與歷史——十七年長篇小說一個角度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論語境下的中國當代文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盧山冰;網(wǎng)絡、網(wǎng)絡主體與網(wǎng)絡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4 祝影;文化視野中的城鄉(xiāng)發(fā)展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馬路陽;現(xiàn)代城市公共空間系統(tǒng)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6 張攀;網(wǎng)絡時代的文學[D];蘇州大學;2002年

7 佘俊臣;論懲罰性法律責任的合理性[D];蘇州大學;2002年

8 張宏輝;道與邏各斯:文化異質(zhì)及其現(xiàn)代性與詩性闡釋[D];四川大學;2002年

9 于柏華;構建中國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嚴波;大眾文化:重建中國文藝學的新思路[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軍;;《閱后即焚》:對話中的“悖謬”與“對應”[J];電影文學;2010年06期

2 任愛軍;;論?思{對《喧嘩與騷動》的改寫[J];名作欣賞;2010年15期

3 藍彬;;談文學閱讀的對話本質(zhì)[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年02期

4 劉麗霞;;文學作品中的近代來華美國女傳教士——以《異邦客》、《戰(zhàn)斗的天使》、《相片》及《河畔淳頤園》為例[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孫萬軍;;交流的桎梏——解讀《拍賣第49批》中的三重對話[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曹起;;獨特的視角 睿智的思考——《塵埃落定》中傻子的內(nèi)心對話解讀[J];小說評論;2010年06期

7 祁曉冰;海麗恰姆·買買提;;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民主思想[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8 孫堅;楊仁敬;;用對話和狂歡顛覆現(xiàn)實世界——讀凱魯亞克的《在路上》[J];外語研究;2009年01期

9 徐妍;;從獨白到對話:論孫郁重構魯迅的話語方式[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程金海;;對話美學思想的現(xiàn)代先驅(qū)者[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段從學;;論《十四行集》對個人真實性的探索——兼及與魯迅的比較[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吳艷;單軍;;地區(qū)民族建筑的空間言語研究——以云南大理民居為例[A];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專題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李林;;從“它”到“我們大家”——史密斯論宗教對話的六重境界[A];國學論衡(第五輯)[C];2009年

4 姚凱;;存在主義對現(xiàn)代社會個案工作的啟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玉勤;;從狂歡節(jié)理論看城市休閑廣場的文化意義[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6 童莉;;基于生本對話的數(shù)學教科書設計[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艷華;;精神的相遇 靈感的閃現(xiàn)——記數(shù)學課堂中的對話[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彭利元;;語境·對話·翻譯——巴赫金語境對話理論對翻譯的啟示[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楊航卓;;公路景觀設計需要平淡樸實的審美[A];2005年全國公路勘察設計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潘竹玲;;閱讀教學有效對話的策略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丁剛 孫廣勇 吳成良 暨佩娟 劉剛 張慧中 韋冬澤 新華社記者李懷巖 王慧慧;中國東盟 外長會議引關注 友好交流年啟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2 本報記者 文彤;中國—東盟協(xié)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N];國際商報;2008年

3 劉社鵬邋曹學兵 本報記者 陳典宏;和諧花開扮邕城[N];解放軍報;2008年

4 陳克勤;默克爾訪以旨在提升兩國關系[N];光明日報;2008年

5 陳仕平;郭聲琨拜會柬埔寨首相洪森[N];廣西日報;2008年

6 陳仕平;郭聲琨拜會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N];廣西日報;2008年

7 陳仕平;郭聲琨拜會文萊王儲比拉[N];廣西日報;2008年

8 張頤武;在新的挑戰(zhàn)面前[N];文藝報;2008年

9 趙宗幸邋張延文;平川區(qū)人民檢察院寬嚴相濟促和諧[N];白銀日報;2008年

10 任志榮;企業(yè)工會如何發(fā)揮協(xié)調(diào)作用[N];定西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鄒瓊;對話與理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春燕;對話語篇的整合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張光陸;對話教學之研究——解釋學的視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彥章;公共領域的審美經(jīng)驗[D];山東大學;2007年

5 何宇宏;曹禺戲劇文體話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張雪;對話體語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嚴志軍;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的文化批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周林軍;美國公用事業(yè)管制法律制度改革及對我國的啟迪[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甘甜;從萊辛的晚期作品看其對柏拉圖對話傳統(tǒng)的回歸[D];西南大學;2010年

2 宋影;論主體間性道德教育的構建[D];燕山大學;2010年

3 房改華;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彭紅艷;對話精神下的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谷鑫鑫;作為多元價值對話的小說敘事[D];河北大學;2010年

6 呂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復調(diào)性[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黃值;論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D];蘭州大學;2010年

8 楊永紅;中學語文對話教學中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9 張福國;主體間性視野下的文學閱讀審美教育[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歡鴿;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狂歡與對話[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6032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6032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6d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