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比較視野中的盧卡契與胡風文藝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8-02-26 13:11

  本文關(guān)鍵詞: 盧卡契 胡風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比較 出處:《揚州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盧卡契與胡風是兩位中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二者的文藝思想具有切實的可比性,本文對二者的文藝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對比觀照。文章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盧卡契與胡風的人道主義思想底蘊之比較。本文認為盧卡契的“異化”觀與胡風的“精神奴役創(chuàng)傷”論在范疇本質(zhì)和解決途徑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的哲學源泉、所指的具體對象有相異之處。 第二部分:盧卡契與胡風的主體性美學之比較。本文認為,盧卡契論審美反映的主觀性與胡風的“主觀戰(zhàn)斗精神”都從關(guān)注作家主體意識的角度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主體性美學思想。但在胡風的“主觀戰(zhàn)斗精神”與盧卡契的“審美主觀性”中,,主體介入程度以及情感性因素卻是各有千秋。 第三部分:盧卡契與胡風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實踐觀之比較。在這一部分中,文章詳細比較了二者關(guān)于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與世界觀的關(guān)系、文藝與社會的關(guān)系、“典型觀”以及現(xiàn)實主義的標準這四個問題的觀點,揭示二者的文藝理論在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領(lǐng)域同異并存的狀況。 第四部分:盧卡契與胡風文藝思想的比較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意義。本文從體系建構(gòu)、理論形態(tài)、文藝傳播渠道三個角度看胡風與盧卡契文藝思想之比較,最后討論二者的文藝思想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發(fā)展的影響。
[Abstract]:Lukacs and Hu Feng are two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t home and abroad. Due to the practical comparability of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kacs and Hu Feng's humanitarianism thoughts. This paper holds that Lukacs' view of alienation is similar to Hu Feng's theory of "mental servitude trauma", but the philosophical source of them is the essence of category and the ways to solve it. The specific objects referred to are different. The second par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kacs and Hu Feng's subjectivity aesthetics. Both the subjectivity of Lukacs' aesthetic reflection and Hu Feng's "subjective fighting spirit" have formed a distinctive subjective aesthetic thought from the angl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riter'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But in Hu Feng's "subjective fighting spirit" and Luka's "subjective fighting spirit" In Qi's "Aesthetic subjectivity", The degree of subject involvement and affective factors are different. The third par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kacs and Hu Feng's realistic views on literary practice. In this part,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sts' creation and world outlook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society, the "typical view" and the standard of realism point of view reveal the coexistence of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Part 4t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kacs and Hu Feng's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o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nal_person1# 's and Lukacs'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from three angles: system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 form, and the channel of literary communication.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system in 20th century.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I0-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小蓮;;我走進了“胡風分子”圈[J];炎黃春秋;2011年05期

2 馬風;;胡風的書單(外一篇)[J];北方文學;2006年05期

3 陳邦本;;周而復免遭“胡風案”牽連真相[J];世紀;2011年05期

4 吳永平;;史料在手,也得細讀,還須考證[J];新文學史料;2011年03期

5 欽鴻;;難忘的文化老人梁朱明[J];鐘山風雨;2011年04期

6 吳永平;;胡風與《起點》文學月刊[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蹇廬氏;;如何“回歸五四”——讀舒蕪《回歸五四》[J];群言;2011年08期

8 李衛(wèi)華;;民族想象與國家表征:論胡風新詩的政治主題[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田源;;胡風抗戰(zhàn)詩歌文藝觀與日本現(xiàn)代文學理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許道明;;也說賈植芳先生[J];學問;199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業(yè)松;;胡風理論的錯位與遭際[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張銘;;我觀舒蕪其人[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4)[C];2005年

3 張星星;;胡風事件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牧;;藝術(shù)和審美,鑄就完整之人[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莊桂成;;胡風與蘇聯(lián)模式文學批評[A];“湖北作家與外國文學”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方維保;;論胡風的文藝思想[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7 劉喜錄;;“噩夢情結(jié)”與“精神奴役的創(chuàng)傷”[A];細讀《隨想錄》[C];2008年

8 劉士杰;;不屈的意志 不懈的追求——訪老詩人綠原先生[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9 汪亞明;;論茅盾小說的敘事范式及當代回響[A];中國小說研究[C];2003年

10 李春青;;“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文學理論的新課題[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志菲;梅志:傲雪礪志伴風舞[N];中國檔案報;2004年

2 張黎;西格斯與盧卡契[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上海 彭小蓮;面對胡風先生[N];社會科學報;2003年

4 徐迅雷;戰(zhàn)士和詩人是一個神的兩個化身[N];深圳商報;2003年

5 鄧寧辛;胡風“三十萬言書”披露[N];北京日報;2003年

6 傅光明;胡風的散文[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1年

7 張帆;《胡風漢月》的“四新”[N];中國藝術(shù)報;2001年

8 姜華;賈植芳:真名士自風流[N];中國郵政報;2005年

9 傅國涌;胡風家書中的1949年心路[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10 丁愛萍;因文蒙難的文人胡風[N];中國檔案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洋;格奧爾格·盧卡契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批評[D];吉林大學;2010年

2 汪潔;七月派與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文學思潮[D];山東大學;2005年

3 文貴良;危機與新生[D];復旦大學;2003年

4 周燕芬;執(zhí)守·反撥·超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葉啟良;論七月派小說創(chuàng)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金理;抗爭現(xiàn)代名教[D];復旦大學;2008年

7 張玲麗;在文學與抗戰(zhàn)之間[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李迎春;建國初期《文藝報》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學;2006年

9 劉驥鵬;革命中的啟蒙困境[D];河南大學;2009年

10 謝波;《文藝報》研究(1949-1966)[D];蘇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晨陽;比較視野中的盧卡契與胡風文藝思想[D];揚州大學;2003年

2 董燕;戴著鐐銬跳舞[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方松;淺論胡風文藝思想的淵源與精髓[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任朝科;抗掙中的野草[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辛雅靜;胡風文藝思想與現(xiàn)代性[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馬福群;真誠的追求——論抗戰(zhàn)時期的胡風[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麗君;盧卡契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8 沈靜;盧卡奇對胡風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的影響與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郭建華;論胡風文藝思想的現(xiàn)代生命意識[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順安;盧卡契論作家創(chuàng)作[D];鄭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381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5381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af6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