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比較視野中的中日文化與文學

發(fā)布時間:2018-01-27 03:47

  本文關鍵詞: 中日 文化精神 文學 審美取向 出處:《社會科學家》2009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文化核心是儒家精神。以"內(nèi)圣外王"思想、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精神為重要內(nèi)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學上,使中國文學表現(xiàn)出鮮明而強烈的社會性和政治性。日本文化核心是以"神道"為主干和有選擇地融會了佛教的宗教精神。根植于宗教文化的日本文學注重情趣,欣賞超然的文學,突出個人表達和內(nèi)心告白,忽視文學功利性的社會意義。
[Abstract]:The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 Confucian spiri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terature with the thought of "internal, holy and external kings", the consciousness of suffering and the positive enterprising spirit. The core of Japanese culture is to integrate the religious spirit of Buddhism with "Shinto" as the main body and selectively, and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rooted in religious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interest. Appreciating transcendental literature, emphasizing individual expression and inner confession, neglecting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utilitarianism.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I0-03
【正文快照】: 一現(xiàn)代儒學大師方東美認為,每一種文化形態(tài)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即“共命慧”。在他看來,民族文化的差異,主要是文化精神的不同。因此,考察一個民族的文化,關鍵就是看它的文化精神。[1](P204)中國文化精神是什么呢?哲學家唐君毅認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自覺地重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中西進,劉雨珍;多元文化與日本文學[J];東北亞論壇;2003年02期

2 靳明全;論中日新感覺派的藝術追求[J];貴州社會科學;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葉旦捷;《聊齋志異》美學思想新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3 錢善剛;杜宏春;;李澤厚論現(xiàn)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趙炎才;中國近代經(jīng)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芻議[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5 闞紅艷;;論新儒學對農(nóng)村新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高旭;;論莊子生命哲學的“忘世”思想[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韓德民;李澤厚與20世紀后半期中國美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范立舟;“宋學”風貌的全新展示——評《中國學術史·宋元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9 張勇;論《莊子》“環(huán)中”的美學意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論美學的問題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朱甜;;日本等級制度的變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鄭恩兵;;文學世界性與民族性的內(nèi)質(zhì)即二者之關系[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4 陳建農(nóng);;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5 劉志光;;東方和平主義: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特質(zhì)[A];“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科;;自然辯證法界“為國服務”的歷史必然性與路徑探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專家專題論壇“在為國服務中發(fā)展自然辯證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曾繼耘;;略論兩漢經(jīng)學對古代封建教育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陳有f;;葫蘆里藏的什么藥?——簡論葫蘆文化與中醫(yī)學[A];葫蘆·藝術及其他[C];2007年

9 龔正偉;;中國人光大自己的“快樂體育”如何?[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10 許雯霞;;再讀《菊與刀》——看其現(xiàn)實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4674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4674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6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