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兩個組成部分
本文關鍵詞: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兩個組成部分
更多相關文章: 唯物主義歷史觀 經(jīng)典論述 文藝理論 人類解放 資產(chǎn)階級社會 文中 理論體系 馬克思墓 繼續(xù)革命 實踐品格
【摘要】: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后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角度、側(cè)面的多種解答,本文采用恩格斯的經(jīng)典論述。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一文中說:"這兩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揭破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秘密,都應當歸功于馬克思。由于這些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已經(jīng)變成了科學……。"1也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作為一種理論或?qū)W說,社會主義從空想轉(zhuǎn)變?yōu)?br/>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
【關鍵詞】: 唯物主義歷史觀;經(jīng)典論述;文藝理論;人類解放;資產(chǎn)階級社會;文中;理論體系;馬克思墓;繼續(xù)革命;實踐品格;
【分類號】:I0-02
【正文快照】: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后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角度、側(cè)面的多種解答,本文采用恩格斯的經(jīng)典論述。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一文中說:“這兩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揭破資本主義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兆和;試論人道主義價值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4年06期
2 郗戈;;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從物質(zhì)觀看馬克思哲學的基本性質(zhì)[J];學術月刊;2007年08期
3 鄭擇魁;試論魯迅唯物史觀的形成[J];浙江學刊;1981年04期
4 尹進;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3年01期
5 金隆德;;考茨基和弗洛伊德主義[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0年02期
6 侯惠勤;;略論唯物主義歷史觀對于歷史研究的意義[J];歷史研究;2008年06期
7 劉欣然;;從主體間性視角談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福斯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J];學術交流;2011年01期
8 梅榮政;楊芳;;《資本論》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科學論證[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05期
9 文秉模,張貞淑;恩格斯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紀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10 劉懷惠,石治安;正確理解實踐唯物主義的“物”[J];晉陽學刊;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湯建承;;“以人為本”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A];孔學研究(第十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吳雄丞;;第八講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A];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C];2006年
3 陸劍杰;;創(chuàng)造中國新歷史的指路之作——論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哲學蘊含[A];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2年
4 欒文蓮;;運用唯物史觀基本觀點評析蘇聯(lián)解體[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黃楠森;;關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討論[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張振東;孫振;;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方法論[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靳輝明;;從“千年馬克思”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一輯)[C];2000年
8 張海鵬;;試論毛澤東的歷史觀[A];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才 中央黨校哲學部;重釋“唯物主義歷史觀”概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楊耕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N];河北日報;2003年
4 張緒文;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鄧小平的歷史貢獻[N];學習時報;2005年
5 靳輝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理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宋清渭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qū)原政委、上將;認真學習歷史 正確對待歷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有林;治學淺說[N];人民日報;2002年
8 劉錫誠;關于移風易俗[N];中國民族報;2004年
9 楊耕;深化對“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 的認識[N];解放軍報;2002年
10 李永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nèi)涵[N];組織人事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曉靖;實質(zhì)自由與社會發(fā)展——阿馬蒂亞·森正義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李馨宇;回歸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實踐基礎[D];遼寧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衛(wèi)華;論利益的發(fā)生及其結(jié)構[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2 敬仕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欣然;福斯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陳tq婕;論毛澤東哲學著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貢獻[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5 邵帥;馬克思利益理論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苗;論馬克思的人本思想[D];南昌大學;2012年
7 徐月云;唯物史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郭豫欣;科學發(fā)展觀的以人為本思想[D];河南大學;2013年
9 張立馳;論《塵埃落定》的語言詩性美[D];安徽大學;2003年
10 鐘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21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12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