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2 00:13

  本文關鍵詞: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白璧德 新人文主義 文學教育


【摘要】:歐文·白璧德作為美國“新人文主義”的代表,其“新人文主義”思想無論是對美國還是中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以“新人文主義”為核心全面分析白璧德的文學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下文學教育的實踐、文學教育思想的研究都大有裨益。 引言部分,作為美國20世紀20年代新人文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歐文·白璧德既是著名的哈佛大學的教授和學者,也是著名的文學和文化批評家,他的思想不僅對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大學很有影響,對同時期的中國思想界和教育界也有很大影響。一直以來,對白璧德的研究源源不斷。本文在對這些研究成果作出客觀述評的基礎上指出白璧德的文學教育思想。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學、教育、文化和宗教等領域,而作為其思想的很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文學教育思想,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中,還是在具體實踐中,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更缺乏對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研究的專論。事實上,在我國對大學教育、文學教育進行改革的當下,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和有益的理論資源。 第一部分著重探討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首先從當時美國社會的整體氛圍入手,指出與經(jīng)濟上的資本擴張相應,功利主義的氣息在社會上占了上風,哲學思潮上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流行進一步影響和固化了人們的價值觀念,整個美國都籠罩在實利主義的氛圍當中。在這種社會氛圍影響下,美國大學教育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如大學的職能和功能向實利主義傾斜,專注于培養(yǎng)工具性人才而忽視完善人格的塑造,同時,大學教育日趨走向自由放任。具體到大學的文學教育,也出現(xiàn)了文學的邊緣化,文學教育的原初目的的喪失以及科學主義和泛情主義的影響。社會的外部原因和大學教育、文學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引發(fā)了白璧德對美國大學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的反思。 第二部分集中論述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試圖全面彰顯白璧德豐富的文學教育思想。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內核即“新人文主義”,倡導以“內在制約”為原則和以“二元論”思想為指導的文學教育思想,并著重批判了以培根為代表的科學主義和以盧梭為代表的自然主義對教育的危害。在白璧德看來,塑造“高貴的理性和想象”是文學教育的目的,文學教育既要致力于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又要促進民族的團結和智慧。白璧德還強調,在文學教育的實施上要“以古典為基礎”,他認為,無論是在歷史感的培養(yǎng)還是典范的塑造以及原創(chuàng)性方面,古典文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第三部分論述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意義、局限和當代啟示。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自有其超時代的意義,無論是堅持文學教育以對人類永恒價值的追求為目的,還是其強調“內在制約”和“二元論”的人文主義內核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當然,他的思想中也有局限性,如貴族化傾向,文學教育途徑的偏狹等。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代文學教育的改革有很大啟示價值,他的人文主義內核、對經(jīng)典的推崇以及對課程設置的建設性思考等,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文學教育不是為獲得功利的工具,而是對人生存意義的最高解釋和回答。在喧囂的塵世中,文學教育,勢必要展現(xiàn)它多元化的功能,為人類的生存意義和安身立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為世界注入那不可或缺的詩意。
【關鍵詞】:白璧德 新人文主義 文學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0-4
【目錄】:
  • 目錄2-3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引言7-11
  • 第一章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11-22
  • 第一節(jié) 實利主義的社會氛圍11-13
  • 第二節(jié) 美國大學教育所存在的問題13-17
  • 第三節(jié) 美國大學文學教育所存在的問題17-22
  • 第二章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22-36
  • 第一節(jié) “新人文主義”——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內核22-27
  • 第二節(jié) “高貴的理性和想象”——文學教育的目的27-29
  • 第三節(jié) “以古典為基礎”——文學教育的途徑29-36
  • 第三章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當代意義和啟示36-48
  • 第一節(jié)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的意義和局限36-39
  • 第二節(jié) 白璧德文學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代文學教育的啟示39-48
  • 結語48-50
  • 參考文獻50-54
  • 致謝54-55
  • 發(fā)表論文55-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理群;關于文學教育的感言[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1年05期

2 吳民祥;;“啟蒙運動”的另一種訴求——“新人文主義”及其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羅惠縉;學衡派人文主義教育觀念及實踐初探[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4 陳胤瑾;;人性的突圍與堅守——論白璧德的“人性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5 唐汛;袁明;;試論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文學教育[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6 胡淼森;;“新人文主義”再探討[J];求是學刊;2006年01期

7 蔣書麗;;白璧德新人文主義在中國的宿命[J];人文雜志;2006年06期

8 段懷清;大學之道:馬一浮與歐文·白璧德[J];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10期

9 鄭先興;;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J];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02期

10 樂黛云;世界文化語境中的《學衡》派[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于海冰;跨文化視野中的歐文·白璧德[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柯中林;迷失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賈宏軍;文學教育 時代的呼喚[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笑笑;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4 胡二猛;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0758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0758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5c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