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學視野中的田野作業(yè)
發(fā)布時間:2017-10-09 19:17
本文關鍵詞:現代藝術學視野中的田野作業(yè)
【摘要】:本文從中國藝術學的學科發(fā)展角度探討田野作業(yè)潮流涌現的必然性及學術價值,試圖通過微觀田野個案解讀與宏觀學科建構的雙向審視,討論以田野作業(yè)為基點的實證研究對中國現代藝術學學科發(fā)展的矯正作用與推進意義,并在學科交叉與學術生長的意義上探索藝術學與民俗學、人類學理念的深層對接。顯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以田野作業(yè)為特征的藝術民俗學、藝術人類學仍將是中國現代藝術學體系富有活力的研究方向。 各章簡介: 第一章《中國現代藝術學革新中的田野作業(yè)》 1978以來的中國現代藝術學研究學術史梳理,經歷了現代性與本土化的兩次轉向。特別是在藝術學本土化轉向的過程中,以田野作業(yè)為基點的實證研究成為一條極富活力的支流。在學術史框架中理解田野作業(yè)潮流涌現的必然性,在學科整體價值的層面重新審視田野作業(yè)研究方法的普遍使用,是本章論述的重點。 第二章《田野作業(yè)視野下的鄉(xiāng)民藝術樣態(tài)》 何為田野作業(yè),如何借助田野作業(yè)解決藝術問題。本章以西當峪村萊蕪梆子劇團為個案,,從村落語境中解讀莊戶劇團的生存邏輯。從而呈現出在田野作業(yè)理論與實踐的具體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鄉(xiāng)民藝術樣態(tài)。 分析萊蕪梆子在西當峪落地生根的背景和原因。從職業(yè)科班到業(yè)余玩友到組建村落劇團的時空層次探討萊蕪梆子的村落定居之原因。進而從村落人文傳統(tǒng)中尋找萊蕪梆子迅速生長的深層原因。然后審視劇團在政治、經濟、村落權力斗爭等夾縫中的歷史變遷,總結其深層邏輯。本章是由鄉(xiāng)民藝術統(tǒng)領的村落民俗志的提煉,是對民俗學田野作業(yè)的具體實踐。也是對田野作業(yè)為基點的實證研究藝術學的具體實踐,也是現代藝術學新景觀實際書寫的具體努力。 第三章《藝術學田野作業(yè)的價值與定位》 從田野個案的分析經驗出發(fā),闡述鄉(xiāng)民藝術主體書寫方式的最新理念,“在地化”研究的深度價值。進而論述藝術學田野方法的長處與不足,歸結到藝術學新景觀的學科價值探討,完成田野作業(yè)在當下與未來藝術學研究中可能的學術定位。
【關鍵詞】:藝術學 學科 田野作業(yè) 實證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0-4
【目錄】:
- 內容摘要6-8
- Abstract8-10
- 緒論10-13
- 一,選題的緣起及意義10-11
- 二,相關學術史回顧11
- 三、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中國現代藝術學革新中的田野作業(yè)13-31
- 第一節(jié) 1978 年以來的中國現代藝術學:現代性與本土化13-20
- 一,傳統(tǒng)藝術學:現代性學科獨立13-17
- 二,現代藝術學:本土化學科轉型17-19
- 結語19-20
- 第二節(jié) 2000 年以來的藝術學新景觀:實證、交叉、泛化20-26
- 一,以田野調查為基點的實證研究21-23
- 二,以藝術人類學為代表的系列交叉學科23-24
- 三,包括藝術學教育在內的應用藝術學的社會泛化24-26
- 結語26
- 第三節(jié) 現代藝術學呼喚田野作業(yè)26-29
- 一,當代藝術呼喚田野作業(yè)27-28
- 二,藝術學的田野作業(yè)28-29
- 小結29-31
- 第二章 田野作業(yè)視野中的鄉(xiāng)民藝術樣態(tài)——以萊蕪地區(qū)西當峪村萊蕪梆子劇團為個案31-50
- 第一節(jié) 萊蕪梆子的村落定居31-39
- 一,萊蕪梆子的職業(yè)科班31-36
- 二,村落“玩友”生長36-39
- 第二節(jié) 村落生活的危機感39-43
- 一,“寨生”:記憶中的戰(zhàn)爭劫難39-40
- 二,逃難:流動的人口格局40-41
- 三,村級管理的紊亂和爭斗41-42
- 四,鄉(xiāng)土信仰的中心點42
- 小結42-43
- 第三節(jié) 夾縫中的戲曲生存43-48
- 一,私人經營的“跨村落戲班”43
- 二,政治高壓下的“文藝隊”43-45
- 三,市場經濟下的“農民劇團”45-46
- 四,村落權力爭斗中的“鄉(xiāng)民娛樂”46-47
- 小結47-48
- 結語48-50
- 第三章 藝術學田野作業(yè)的價值50-63
-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民藝術的“在地化”研究50-56
- 一,鄉(xiāng)民藝術的村落書寫50-52
- 二,文化整體觀與文化多樣性52-53
- 三,書寫“流動的想象”53-55
- 小結55-56
- 第二節(jié) 田野作業(yè)的藝術學定位56-62
- 一,藝術學田野方法之短長56-59
- 二,田野作業(yè)的“藝術學”意識59-60
- 三,田野藝術學60-62
- 小結62-63
- 結語63-65
- 主要參考文獻65-68
- 致謝68-69
- 攻讀碩士學位論文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9-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鐵梁;“標志性文化統(tǒng)領式”民俗志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劉鐵梁;民俗志研究方式與問題意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3 劉曉春;;從“民俗”到“語境中的民俗”——中國民俗學研究的范式轉換[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4 畢雪飛;;民間傳說的文化解讀:淄河語境中的孟姜女傳說[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5 傅謹;藝術學研究的田野方法[J];民族藝術;2001年04期
6 田仲一成;;再論民間祭祀文化在戲劇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對傅謹教授《中國戲劇發(fā)源于鄉(xiāng)村祭祀儀禮說質疑》一文的回應[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7 耿波;;從現代性到后現代:中國鄉(xiāng)民藝術的“去語境化”[J];齊魯藝苑;2006年04期
8 張士閃;鄧霞;;當代民間工藝的語境認知與生態(tài)保護——以山東惠民河南張泥玩具為個案[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9 張士閃;;鄉(xiāng)民藝術民族志書寫中主體意識的現代轉變[J];思想戰(zhàn)線;2011年02期
10 牛亞慧;;鄉(xiāng)民藝術研究的反思與探討——我院主辦的“鄉(xiāng)民藝術與近現代華北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J];齊魯藝苑;2006年04期
本文編號:1001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100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