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音樂觀述略
本文關鍵詞:唐玄宗音樂觀述略
【摘要】:唐玄宗是位具有極高音樂素質的音樂家。他不僅親自參與樂舞表演的實踐活動,還直接組織關于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建設與改造,使得音樂文化繁榮與創(chuàng)作已達到了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史上空前絕后的水平。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關鍵詞】: 唐玄宗 古代音樂 唐代樂舞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天寶年間(742—756)不僅是初唐與中唐兩個時期劃分的關鍵,如果從樂舞藝術的發(fā)展考察,他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鼎盛時期,應包括天寶之前的開元二十九年(741)。這一段時間,時局比較平靜,朝野上下皆傾向于自由發(fā)揮,并且因佛教、道教皆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吉志;六十多年來蒲松齡俚曲研究概述[J];蒲松齡研究;2005年01期
2 李舜華;花園內外,陰陽兩界─—試論《牡丹亭》男性世界與女性世界的分與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 李淑平;論《邯鄲記》和《南柯記》中的“夢”的作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吳永煥;說“(亻山西)”[J];方言;2000年04期
5 周國雄;略論中國古典喜劇的本質特征[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6 解玉峰,趙俊偉;20世紀元曲研究芻議[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郭羽;;從“戾家把戲”到“行家生活”——從《青樓集》看元雜劇演員的專業(yè)化道路[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田同旭;論古代戲曲的形成與民族文化融合[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陳寶良;明末儒家倫理的困境及其新動向[J];史學月刊;2000年05期
10 周秦;魏良輔與新聲昆山腔[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并生;;由德江儺戲論儺文化研究的意義和價值[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楊飛;;花雅主體的嬗變與戲曲史的演進[A];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日暉;《水滸傳》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呂文麗;諸宮調與中國戲曲形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高益榮;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胡慶齡;吳梅戲劇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顏全毅;清代京劇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燕飛;《牡丹亭》的傳播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5年
7 孔培培;從拉魂腔到柳琴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毛忠;明代弋陽諸腔與民間文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孫紅俠;二人轉戲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10 陳彩玲;現(xiàn)代語境中的歷史劇創(chuàng)作[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菡;大俗之美——淺論聊齋俚曲的“俗而不俗”的特征[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2 程群;論李漁戲曲的商品性[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3 朱錦華;李漁戲曲理論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麗娟;評劇音樂的發(fā)展脈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馬琳萍;《香囊記》與八股文關系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國輝;一九一七年以來新體詞曲概要[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夔;明前期民間戲劇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8 何光濤;論元雜劇中插科打諢的“雅”和“俗”[D];寧夏大學;2005年
9 劉超;論古典戲曲中的鬼魂形象[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王雯;周貽白戲劇美學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群工;;古代音樂廳[J];音樂愛好者;1981年01期
2 葉波;音樂審美與養(yǎng)生[J];林區(qū)教學;2003年12期
3 王研;;論古代音樂中的聲學應用[J];黃河之聲;2010年21期
4 尼樹仁;大相國寺音樂與古代音樂[J];中國音樂;1984年02期
5 徐晉山;從《老殘游記》看古代音樂的遺存[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6 秦序;唐玄宗是《霓裳羽衣曲》的作者嗎?——《霓裳曲》新探之一[J];中國音樂學;1987年04期
7 黃翔鵬;逝者如斯夫……——古曲鉤沉和曲調考證問楲[J];文藝研究;1989年04期
8 王康華;張紅霞;;中西古代樂教思想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9年02期
9 趙佳梓;;石頭與音樂——印度萬里行雜記[J];音樂愛好者;1989年06期
10 時哲;;音樂中“拍”的六種涵義[J];音樂世界;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可;唐玄宗與仁明天皇 音樂帝王同留佳話[N];中國文化報;2002年
2 姜群;中和之美與和諧社會[N];山西日報;2006年
3 李京華;智化寺京音樂:“靈空神秘梵音緲緲”的活化石[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續(xù)濤 路立春;古代音樂的“活化石”[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5 雷達邋馬馨;音樂史中的“新概念”[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6 張紅梅;劉再生“音樂史”評析[N];音樂周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梁婷;年輕深圳有一批廣東漢樂發(fā)燒友[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8 崔立秋;屈家營音樂會:中國音樂的活化石[N];河北日報;2006年
9 常揚;舞劇《長恨歌》[N];陜西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鄭立華;聽到一個“真實的唐朝”[N];中國商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永;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玲;東北古代音樂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馬梁;漢字音樂文化學研究釋例[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周冰;唐代的舞蹈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靜;中國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的構建與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智丹;普通高校中國音樂鑒賞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初探[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6 潘月華;我國農(nóng)村題材歌曲創(chuàng)作與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怡康;唐《破陣樂》考釋[D];河南大學;2009年
8 馬曉倩;唐朝音樂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俊梅;試論建國以來我國對西方音樂史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謝穎穎 ;王昆聲樂表演藝術風格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57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85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