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三首箏樂作品的音樂風格詮釋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10:47
古箏作品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氣息以及社會時代潮流。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發(fā)展,近現(xiàn)代的箏樂創(chuàng)作不僅遵循了民族音樂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還吸收借鑒了西方音樂的創(chuàng)作形式與寫作手法。王建民是中國當代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的佼佼者,尤其在箏樂創(chuàng)作以其獨到的創(chuàng)作手段獨樹一幟。本文在王建民先生眾多古箏作品中選取了三首箏樂作品《西域隨想》《戲韻》《嬋歌》作為切入點,通過這三首箏樂作品的本體分析以及橫向比較,旨在總結王建民先生箏樂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點,探究當代民族器樂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箏樂愛好者和學習者提供相關資料。本文先通過作品風格背景、作品定弦、作品曲式結構和和聲特色等四個方面對《西域隨想》《戲韻》《嬋歌》進行研究與分析,總結出三首箏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進而對這三首箏樂作品中的演奏技法進行歸納總結。透視升華出王建民先生箏樂藝術的影響,從民族性、創(chuàng)新性、融合性三個方面深入剖析王建民先生箏樂作品的文化內涵,并對箏樂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提出看法和建議。通過論文撰寫加深了筆者對于王建民箏樂演奏的理解能力,并為其他演奏者提供部分技術理論支持。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源起
選題意義
研究現(xiàn)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曲家王建民簡介及其作品創(chuàng)作概述
1.1 作曲家簡介
1.2 作品創(chuàng)作概述
第二章 王建民三首古箏作品風格詮釋
2.1 《西域隨想》的風格詮釋
2.1.1 作品風格背景
2.1.2 作品定弦
2.1.3 作品曲式結構
2.1.4 作品和聲特色
2.2 《戲韻》的風格詮釋
2.2.1 作品風格背景
2.2.2 作品定弦
2.2.3 作品曲式結構
2.2.4 《戲韻》和聲布局
2.3 《嬋歌》的風格詮釋
2.3.1 作品風格背景
2.3.2 作品定弦
2.3.3 作品曲式結構
2.3.4 作品和聲分析
2.4 詮釋三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
2.4.1 創(chuàng)作背景
2.4.2 創(chuàng)作風格
2.4.3 創(chuàng)作技法
第三章 王建民三首古箏作品演奏風格的分析
3.1 傳統(tǒng)技法的詮釋
3.2 現(xiàn)代技法的創(chuàng)新
第四章 王建民箏樂藝術的影響
4.1 王建民箏樂藝術的文化內涵
4.1.1 其民族性
4.1.2 其創(chuàng)新性
4.1.3 其融合性
4.2 現(xiàn)代語境下箏樂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附錄1《西域隨想》曲譜
附錄2《戲韻》曲譜
附錄3《嬋歌》曲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古箏形制發(fā)展與20世紀箏曲發(fā)展的歷史回顧[J]. 賈曉莉.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2(04)
[2]清代古譜《弦索備考》中箏曲《月兒高》之研究(摘選)[J]. 王錚. 中國音樂. 2012(04)
[3]《弦索備考》箏曲之古譜譯釋及其意義[J]. 林玲. 中國音樂. 2012(02)
[4]關于認知古箏“傳統(tǒng)曲目”的幾個問題[J]. 楊益.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12(01)
[5]琉璃亦闌珊——在現(xiàn)代古箏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點滴思索[J]. 陶一陌. 人民音樂. 2011(08)
[6]論王建民箏曲旋律的創(chuàng)造性[J]. 張珊. 人民音樂. 2010(02)
[7]古箏搖指和音色構成技術分析[J]. 趙毅.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8]追尋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訪談錄[J]. 韓新安. 人民音樂. 2003(02)
[9]王建民箏曲不同風格成因透析[J]. 張珊. 中國音樂. 2003(01)
[10]人工調式初探[J]. 王建民.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1992(01)
本文編號:3030736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源起
選題意義
研究現(xiàn)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曲家王建民簡介及其作品創(chuàng)作概述
1.1 作曲家簡介
1.2 作品創(chuàng)作概述
第二章 王建民三首古箏作品風格詮釋
2.1 《西域隨想》的風格詮釋
2.1.1 作品風格背景
2.1.2 作品定弦
2.1.3 作品曲式結構
2.1.4 作品和聲特色
2.2 《戲韻》的風格詮釋
2.2.1 作品風格背景
2.2.2 作品定弦
2.2.3 作品曲式結構
2.2.4 《戲韻》和聲布局
2.3 《嬋歌》的風格詮釋
2.3.1 作品風格背景
2.3.2 作品定弦
2.3.3 作品曲式結構
2.3.4 作品和聲分析
2.4 詮釋三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
2.4.1 創(chuàng)作背景
2.4.2 創(chuàng)作風格
2.4.3 創(chuàng)作技法
第三章 王建民三首古箏作品演奏風格的分析
3.1 傳統(tǒng)技法的詮釋
3.2 現(xiàn)代技法的創(chuàng)新
第四章 王建民箏樂藝術的影響
4.1 王建民箏樂藝術的文化內涵
4.1.1 其民族性
4.1.2 其創(chuàng)新性
4.1.3 其融合性
4.2 現(xiàn)代語境下箏樂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附錄1《西域隨想》曲譜
附錄2《戲韻》曲譜
附錄3《嬋歌》曲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古箏形制發(fā)展與20世紀箏曲發(fā)展的歷史回顧[J]. 賈曉莉.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2(04)
[2]清代古譜《弦索備考》中箏曲《月兒高》之研究(摘選)[J]. 王錚. 中國音樂. 2012(04)
[3]《弦索備考》箏曲之古譜譯釋及其意義[J]. 林玲. 中國音樂. 2012(02)
[4]關于認知古箏“傳統(tǒng)曲目”的幾個問題[J]. 楊益.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12(01)
[5]琉璃亦闌珊——在現(xiàn)代古箏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點滴思索[J]. 陶一陌. 人民音樂. 2011(08)
[6]論王建民箏曲旋律的創(chuàng)造性[J]. 張珊. 人民音樂. 2010(02)
[7]古箏搖指和音色構成技術分析[J]. 趙毅.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6(01)
[8]追尋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訪談錄[J]. 韓新安. 人民音樂. 2003(02)
[9]王建民箏曲不同風格成因透析[J]. 張珊. 中國音樂. 2003(01)
[10]人工調式初探[J]. 王建民.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1992(01)
本文編號:30307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303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