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
本文關鍵詞: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 要】作為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幼兒聲樂教師,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有針對地學習兒童心理學,了解兒童學習聲樂的優(yōu)勢與教學目標,制定出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把有效教學策略穩(wěn)定在主動積極的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并能及時調整措施,改進方法,始終保持良好的聲樂教學課堂環(huán)境與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師 聲樂教學 心理狀態(tài)
一、開展綜合音樂教育啟發(fā)活動
由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他們在最初開始學習時,對任何一門課程大都無明確的目的性,家長、老師讓他們學什么就學什么,或自己喜歡什么就學什么,他們學習唱歌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最初并不是抱著我要把聲樂學得怎么樣好、我要把聲音練得如何地美好的學習目的,而是全憑一種愛唱歌、想唱歌的沖動和欲望,這就是他們的學習動機。要把這種學習動機貫穿于兒童聲樂教學的始終,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在學習聲樂的開端教師要向同學們講清楚學習此門課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對兒童講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進少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陶冶情感、凈化心靈、培養(yǎng)良好的精神品質的作用,還可以抒發(fā)少兒愛祖國、愛人民的美好情感,給他們的精神世界帶來無窮的歡樂等。這種教育活動絕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過場,它是組織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融洽師生關系、進入積極上課精神狀態(tài)的必要之舉。在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后,兒童就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要把這種教育啟發(fā)、滲透在兒童學習聲樂的始終。
二、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
近年來,隨著聲樂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從事聲樂專業(yè)的專門學習,隨之出現(xiàn)了各種規(guī)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兒童聲樂比賽、演出、考級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少年兒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專業(yè)水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評判標準。走上舞臺,面對觀眾,唱上幾首歌,對于一個技術嫻熟、久經鍛煉的專業(yè)演員來說可能相對容易,但他們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上臺緊張的狀況,對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兒童就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有的兒童嗓音音質很好,平時也受到正規(guī)的專業(yè)訓練,歌唱水平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臺卻由于心理狀態(tài)的緊張而產生恐懼,身體僵硬,兩腿打顫,氣息上浮,輕者歌唱缺乏表現(xiàn)力,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忘詞、走音、失聲,或者是頭腦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緊急狀態(tài)。在少年時代,如果由于舞臺緊張失去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會讓兒童產生自卑、膽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沒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臺歌唱和面對觀眾。因此,作為從事兒童聲樂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應該認真研究兒童上臺演唱時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兒童擺脫舞臺上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
三、兒童在變聲期時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
變聲期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對于學習聲樂的兒童來講更是一個特殊時期。處于變聲期的學生,由于聲帶充血,發(fā)聲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勞,音色變暗,唱歌時感到很費力,因此很多學生因為唱歌時聲音沙啞,高音唱不上去而喪失唱歌的信心,產生歌唱心理障礙。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變聲期兒童的聲樂教學中必須充分了解變聲期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變聲期嗓音變化的規(guī)律,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相結合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把變聲期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到最佳歌唱時所需要的狀態(tài),而另一方面又不傷害到他們變聲期時脆弱、不穩(wěn)定的嗓音。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促進師生互動,加強情感融合,科學組織協(xié)調,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把聲樂藝術融入幼兒師范教育活動中
聲樂藝術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幼師必備的技藝之一。而我國傳統(tǒng)的聲樂藝術教學不僅方法單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隨著我們對幼兒聲樂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幼師活動中聲樂藝術的融入也相應的增加了。學校增加了對幼師教學中聲樂課的投入,大部分學校的器材也相應的更新了,師資力量也更強了。幼兒師范教育中聲樂的學習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權威性、系統(tǒng)性和先進性的教材,好的教材會讓我們的培養(yǎng)過程更科學。而近些年我國對幼師聲樂發(fā)展要求的提高,相信這部好的教材會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并投入使用的。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個好的老師了,幼兒師范院校也應該加強自己的師資隊伍,多聘請一些專業(yè)技術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另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要一成不變的沿用先人遺留下來的教學經驗。我們的社會在發(fā)展,學生也在進步,而且各個時代人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要根據不同時代學生的特點進行對應性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不斷進步。畢竟我國開始聲樂教學的時間不是很長,而且我們國人大多情緒內斂,不太喜歡表露太多的個人情感,所以針對幼師的聲樂教育尚在尋找一種好的方法。目前我國幼師聲樂教學中過于重視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標準量身定做一套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常將對大人的要求標準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問題。例如,幼師在聲樂教學中常要求孩子開口大聲唱,但是須知孩子的嗓子、聲帶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們不能將成年人的發(fā)音標準用在孩子身上。這些不當的舉措其實都是可以在幼兒師范教育活動中提前進行防范的,我們也應該盡量在幼師教育課程中加強對這方面問題的教育,因為一旦我們步入工作崗位中出現(xiàn)丁點失誤,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生無法挽回的損失。
結束語
在多年的聲樂教學與學習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兒童聲樂教育在整個聲樂教育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聲樂人才成長的搖籃。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深入了解學生心理對于教師“教”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tài)對于幫助他們快樂、快速地掌握歌曲內容,提高聲樂技巧有著很大的幫助,自然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取得教學成果發(fā)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68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24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