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奏分析
【圖文】:
二、莫扎特《D 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這首雙鋼琴作品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雙鋼琴奏鳴曲的發(fā)展。莫扎特巧妙地構思作品,雖沒有浪漫主義式的自由、個性,但從精巧的和聲布局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溫柔細膩且這首作品是三個樂章的奏鳴曲式,其中第三樂章是較為特殊的回旋奏鳴曲式。本章節(jié)先從整體曲式結構分析作品的框架和布局,再從和聲織體、聲樂體裁模仿發(fā)掘內在的創(chuàng)作特征。(一)曲式結構特點1.第一樂章,快板,D 大調,奏鳴曲式分析
2.第二樂章,行板,G 大調,,奏鳴曲式分析圖 2-2 第二樂章曲式結構圖圖2-2是第二樂章的曲式結構圖。第二樂章是3/4拍的行板,由呈示部(1-48)、展開部(49-70)、再現(xiàn)部(71-117)三部分組成的奏鳴曲式。整個樂章溫柔、舒緩,沒有很多的顧慮,較第一樂章相比少了尾聲,但它的再現(xiàn)部卻承擔了尾聲的功能,加入阻礙延長(106-111),將阻礙終止再次拉長,不舍結束。呈示部,以一鋼琴為主,圍繞著屬音構造主部主題,再以八度的旋律重復對主題進行補充,拉寬旋律線條。連接部的模仿對話,在不穩(wěn)定的調性中進行,最終在屬級和弦上以半終止結束。副部主題的材料與主部主題相似,第二鋼琴用帶有裝飾音型的伴奏對副部主題進行重復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62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可欣;;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的小提琴演奏技巧[J];北方音樂;2016年21期
2 鄒昕;;淺談莫扎特《D大調第二長笛協(xié)奏曲》[J];北方音樂;2017年16期
3 孫傳桐;;帕格尼尼的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4 葛詩余;;論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演奏藝術[J];北方音樂;2017年18期
5 楊艷;;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淺析[J];北方音樂;2017年21期
6 楊柳;;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和演奏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8年04期
7 丁浩川;;探析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的小提琴演奏技巧[J];北方音樂;2019年10期
8 陳曦澤;何菲;;淺談長笛作品《莫扎特D大調協(xié)奏曲》[J];北極光;2019年04期
9 許銘;;試論拉威爾《D大調左手鋼琴協(xié)奏曲》的調式交替與調性游移[J];當代音樂;2018年07期
10 劉思彤;;淺析斯卡拉蒂的音樂風格——以《D大調奏鳴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3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帥鋒;莫扎特《D大調長笛協(xié)奏曲》的音樂風格與演奏技巧研究[D];中北大學;2019年
2 袁維琪;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奏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3 肖竹雅;J.M.斯貝格爾《D大調奏鳴曲》T40的版本研究與演繹[D];武漢音樂學院;2019年
4 董馨冉;卡爾·雷內克《D大調長笛協(xié)奏曲》作品分析與演奏心得[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5 杜曉歌;貝多芬《D大調第十五鋼琴奏鳴曲》演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6 李亭霆;貝多芬《D大調第一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中鋼琴聲部的演奏分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9年
7 王怡萱;莫扎特《D大調長笛協(xié)奏曲》(K.314)七個不同華彩版本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8 王亞梅;卡巴列夫斯基《D大調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作品分析與演奏技巧研究[D];青島大學;2018年
9 時藝菲;柴可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作品分析和演奏心得[D];中央音樂學院;2017年
10 范堯;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之演奏版本的比較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2615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61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