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幾大戲曲劇種在天津的傳播與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7-06-10 01:09
本文關鍵詞:近代幾大戲曲劇種在天津的傳播與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建國前天津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四大戲曲劇種,即昆曲、京劇、河北梆子以及評劇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天津和平區(qū)文史資料選輯》、《天津河西區(qū)文史資料選輯》、《天津河東區(qū)文史資料選輯》、《天津河北區(qū)文史資料選輯》、大公報等相關史料,通過對這四大劇種在天津地區(qū)傳播與發(fā)展歷程的研究,從而總結出建國前天津地區(qū)戲曲音樂的文化特征。 文章共分為三章:第一章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建國前,昆曲、京劇、河北梆子以及評劇這四大劇種在天津的傳播與發(fā)展;第二章介紹了在這一時期的津門劇社、票房與票友,內容包括當時天津地區(qū)廣受歡迎的昆曲劇社以及京劇的票房和票友文化;第三章以天津地區(qū)獨特的區(qū)域位置—“南市”和租界為視角,,對當時“南市”與租界中蓬勃發(fā)展的天津戲曲音樂演出活動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主要介紹了在建國前天津的“南市”和租界中興建的各類戲院。 文章最后對建國前天津地區(qū)戲曲音樂的文化特征做出總結。即:體現(xiàn)著碼頭文化的特征;具有鹽商文化的特征;天津戲曲音樂發(fā)展的群眾性和業(yè)余性特征。
【關鍵詞】:天津 戲劇 昆曲 京劇 河北梆子 評劇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617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一、論題及研究對象所屬領域、范圍及性質8
- 二、理論意義、現(xiàn)實意義及應用價值8-9
- 三、國內外目前對該論題的研究情況、水平及發(fā)展趨勢綜述9-11
- 一、幾大戲曲劇種在天津的傳播與發(fā)展概述11-27
- 1.1 昆曲11-12
- 1.2 京劇12-14
- 1.2.1 初入津門12-13
- 1.2.2 漸入佳境13-14
- 1.3 河北梆子14-20
- 1.3.1 初期概況14-15
- 1.3.2 興辦科班15
- 1.3.3 直隸新派15-19
- 1.3.4 揚名四海19-20
- 1.4 評劇20-25
- 1.4.1 在津流傳20-22
- 1.4.2 女伶興起22-23
- 1.4.3 在津興盛23-24
- 1.4.4 逐漸衰落24-25
- 結論25-27
- 二、津門劇社、票房與票友27-42
- 2.1 昆曲劇社27-30
- 2.1.1 民國初年的職業(yè)昆曲戲班—“榮慶社”27-28
- 2.1.2 群眾業(yè)余昆曲組織28-30
- 2.2 天津的京劇票房和票友30-42
- 2.2.1 津門京劇票房31-36
- 2.2.2 津門票友36-42
- 三、天津獨特的區(qū)域位置—南市與租界對幾大劇種發(fā)展的影響42-61
- 3.1 南市概況與“三不管”的形成42-43
- 3.2 蓬勃發(fā)展的南市各大戲院43-47
- 3.2.1 升平戲院43-44
- 3.2.2 大舞臺44-45
- 3.2.3 第一舞臺45
- 3.2.4 慶云戲院45
- 3.2.5 燕樂戲院45
- 3.2.6 上平安戲院45-46
- 3.2.7 聚華戲院46
- 3.2.8 中華茶園46-47
- 3.2.9 新天仙戲院47
- 3.3 天津租界對幾大劇種發(fā)展的影響47-59
- 3.3.1 天津租界的劃定與擴張47-49
- 3.3.2 20 世紀 30 年代后天津戲曲演出的中心—法租界49-59
- 結論59-61
- 參考文獻61-64
- 后記64-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甄光俊;趕大營與新疆的河北梆子[J];大舞臺;2003年04期
2 呂超;;“天國咽喉”——論近代天津文化中的外來因素[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3 郭俊華;王曉耕;;從茶園到戲院——近代天津戲曲經(jīng)濟的規(guī);(jīng)營特色[J];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w
本文編號:437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370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