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波吉與貝絲》中貝絲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6-03 23:07
本文關鍵詞:歌劇《波吉與貝絲》中貝絲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征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波吉與貝絲》是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美國本土的歌劇,,也是格什溫最具代表的音樂戲劇作品。他把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真實的搬上舞臺;他將娛樂性恰當的融入到歌劇中,并用爵士樂的素材寫出了深刻反映美國普通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音樂,他把美國人固有的音樂語言、獨特的音樂性融入到這部作品中,以吸收和運用本國爵士與民間音樂素材為創(chuàng)作的主要方面。 本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介紹作曲家格什溫及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體裁和風格,之后用四章探討了歌劇《波吉與貝絲》的創(chuàng)作背景、劇情梗概、音樂特征、貝絲的人物形象塑造、貝絲的主體特征在音樂上的表現。著重分析貝絲的人物塑造和音樂主體,并嘗試去分析如何能更好的把握貝絲這個人物隨著形象轉變影響到唱腔上的變化的。結語是對《波吉與貝絲》這部歌劇現實意義的一個總體概括。
【關鍵詞】:波吉與貝絲 格什溫 人物形象 演唱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617.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綜述8-10
- 一、課題研究的來源8
-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8-9
- 三、和本課題有關的研究現狀9
- 四、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9-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歌劇《波吉與貝絲》的創(chuàng)作背景、過程及音樂特征13-22
- 第一節(jié) 歌劇《波吉與貝絲》的創(chuàng)作背景13
- 第二節(jié) 歌劇《波吉與貝絲》的創(chuàng)作過程13-15
- 一、創(chuàng)作醞釀13-14
- 二、創(chuàng)作完成14-15
- 第三節(jié) 歌劇《波吉與貝絲》的劇情梗概15-17
- 第四節(jié) 歌劇《波吉與貝絲》的音樂特征17-22
- 一、劇中音樂元素的多元化17-19
- 1、爵士樂元素:開場的華彩17
- 2、歌劇元素:宣敘調的運用17-19
- 二、音樂、戲劇手法的統(tǒng)一化19-22
- 第二章 貝絲的人物形象塑造22-32
- 第一節(jié) 以小說本文為基礎的歌劇人物形象22-24
- 一、劇中主要人物22-23
- 二、劇中其他人物23-24
- 第二節(jié) 貝絲的人物形象剖析24-32
- 一、屬于克朗的貝絲:放蕩柔弱24-27
- 1、貝絲的出場24-26
- 2、昔日戀人的偶遇26-27
- 二、屬于波吉的貝絲:淳樸善良27-30
- 1、感情鋪墊28
- 2、感情轉折28-29
- 3、感情危機29-30
- 三 屬于拉艾夫的貝絲:絕望無助30-32
- 1、第一次提出“紐約行”30
- 2、第二次提出“紐約行”30-31
- 3、第三次提出“紐約行”31-32
- 第三章 貝絲的主體特征在音樂上的表現32-46
- 第一節(jié) 回憶性主題——《夏季里》32-35
- 一、第一、第二次出現32-33
- 二、第三次出現33-34
- 三、第四次出現34-35
- 第二節(jié) 洋溢著幸福愛情——《貝絲你是我的女人》35-39
- 一、第一部分對唱唱段35-38
- 二、第二部分重唱唱段38-39
- 第三節(jié) 充滿愛恨交織——《干嘛還要貝絲》39-46
- 一、第一部分獨唱唱段40-42
- 二、第二部分重唱唱段42-44
- 三、兩首重唱歌曲的比較44-46
- 第四章 貝絲角色的演唱特征的分析46-55
- 一、歌曲《夏季里》46-48
- 二、歌曲《貝絲你是我的女人》48-51
- 三、歌曲《干嘛還要貝絲》51-55
- 結語55-56
- 致謝詞56-57
- 參考文獻57-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吳建華;;美國音樂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溫及其創(chuàng)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2 賀錫德;他讓爵士樂從酒吧間走向高雅交響音樂的殿堂[J];兒童音樂;2004年03期
3 嚴逸澄;;《波吉與貝絲》——二十世紀美國黑人的心靈寫照[J];歌劇;2008年10期
4 宓智天;;《波吉與貝絲》在芝加哥抒情歌劇院引起轟動[J];歌劇;2009年02期
5 王晡;;用人民的音樂表現人民——《波吉與貝絲》[J];音樂學習與研究;1987年Z1期
6 藤頭;“交響式”的爵士樂——《藍色狂想曲》[J];樂器;2003年06期
本文關鍵詞:歌劇《波吉與貝絲》中貝絲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征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94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194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