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皮腔音樂形態(tài)與傳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10:26
孝義皮腔是孝義皮影戲的唱腔之一,因舊時的皮影是由麻紙糊制的紙窗亮影,所以藝人稱之為“紙窗腔”或“紙窗子”。一方面,孝義皮腔在當?shù)亓鱾魇志眠h,是孝義藝術(shù)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同時它也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其他藝術(shù)文化。另一方面,孝義皮影戲是山西戲曲藝術(shù)的重要分支之一,極大的豐富了山西的戲曲文化。作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孝義皮影戲聲腔的研究和傳承,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孝義本土皮腔唱腔為研究對象,基于案頭文獻整理、個人訪問及田野調(diào)查的等方式,對孝義皮腔的形成發(fā)展、音樂本體形態(tài)、皮腔新創(chuàng)內(nèi)容及傳承保護進行研究。文章共有四個章節(jié),引言部分主要陳述研究孝義皮腔的目的及意義、國內(nèi)研究動態(tài)、研究問題及思路方法、相關(guān)概念。第一章從孝義皮腔所處空間上的地理文化背景、時間上的歷史演變及實物的分析方面進行了概述。研究了孝義皮腔影戲曲折的發(fā)展歷程及豐富的實物遺存。第二章主要分析傳統(tǒng)皮腔音樂在基礎(chǔ)板式和輔助性板式上的特征及運用情況,研究皮腔唱腔演唱形式和唱腔結(jié)構(gòu)的主要特征,概述皮腔樂隊具體編制及伴奏樂器上的特點及運用。第三章通過與傳統(tǒng)皮腔音樂對比,分析新創(chuàng)皮腔唱段中的音樂新發(fā)展和皮腔...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0.1皮影戲音樂文章發(fā)表年度分布
第一章孝義皮腔聲腔綜述15可容八九人,臺窗高1.21米,窗寬1.75米!爆F(xiàn)今皮影戲的專用戲臺已經(jīng)不再使用。3.皮影木偶兩用戲臺,皮影戲木偶戲的合班演出,對演出的戲臺也有相應(yīng)要求。皮影是平面藝術(shù),屏幕表演有寬度而無深度,藝人坐立幕后操作,屏幕要求低;木偶是立體藝術(shù),有寬度又有深度,不要求看見操杖者,操杖者需隱身舉著木偶表演,且在整個戲臺空間活動,臺口比皮影的高。皮影表演的專用戲臺已不合適,戲臺的高寬深都必須加大,所以建造了皮木戲臺。像孝義神福村的皮木戲臺,面闊6.2米,進深4.8米,卷棚頂。白天掛上幕簾可以演出木偶,傍晚將中間木板取下,安上紙窗或紗窗,即可以演皮影戲。此戲臺現(xiàn)僅存于孝義市博物館內(nèi)。因為皮影戲演出性質(zhì)的轉(zhuǎn)變,從原來祭祀酬神轉(zhuǎn)變?yōu)檗r(nóng)閑娛樂和藝術(shù)文化展演,所以不再使用皮木戲臺。4.鋼架小舞臺,為了適應(yīng)不同演出場所的需要,影戲工作者組裝了鋼架小舞臺。這種舞臺,是不同長度的鋼管用螺絲鉚釘裝置而成,后放置在演出場地當中,再用幕帳裝飾門面。這種鋼架小舞臺,拆卸方便,可在學校小禮堂(或操場),機關(guān)餐廳、會議室等進行演出。圖1.2現(xiàn)代皮影舞臺戲臺是皮腔影戲發(fā)展的歷史見證者,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從皮影戲臺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知道,皮影戲起初是祭祀酬神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寺廟祠堂都建有專門的演出戲臺,隨后因木偶戲和皮影戲同臺演出的需要,戲臺改造為兩者都適用的皮木戲臺,從這些戲臺的建置上可以窺見當時影戲的發(fā)展盛況,和之后的蕭條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1.3.2孝義皮腔傳統(tǒng)劇目分析
亮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認同下的孝義皮腔[J]. 郭玥. 北方音樂. 2019(07)
[2]“非遺”語境下地方戲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以孝義皮影、木偶、碗碗腔為例[J]. 劉霄. 晉中學院學報. 2018(05)
[3]地方鄉(xiāng)土音樂的保護與拯救——以?怠逗诎祩鳌放c皮影戲為例[J]. 劉靚靚. 大眾文藝. 2017(10)
[4]試析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音樂特點[J]. 許養(yǎng)發(fā). 戲劇之家. 2014(17)
[5]浙江海寧“皮影戲”音樂唱腔源流考[J]. 高赟. 戲曲藝術(shù). 2009(02)
[6]山西影戲史略[J]. 孔美艷. 戲曲研究. 2002(03)
博士論文
[1]山西戲曲劇種文化地理研究[D]. 柴國珍.陜西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海寧皮影戲變遷及生存困境研究[D]. 周潔.浙江大學 2017
[2]山西皮影戲的歷史脈絡(luò)與藝術(shù)特色[D]. 武淑紅.山西大學 2017
[3]平江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D]. 馬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山西孝義皮影擺場擺件藝術(shù)研究[D]. 馬寧.太原理工大學 2016
[5]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與華縣皮影藝術(shù)之音樂特征的比較研究[D]. 楊雪.陜西師范大學 2015
[6]泰山皮影戲藝術(shù)研究[D]. 徐妍婕.天津音樂學院 2015
[7]孝義皮影的圖案藝術(shù)研究[D]. 曹其其.太原理工大學 2015
[8]山西皮影工藝技術(shù)初探[D]. 楊倩倩.山西大學 2014
[9]民國以來的孝義影戲藝人調(diào)查研究[D]. 嚴紅青.山西大學 2011
[10]根德爾哇揚在巴厘皮影戲中的音樂形態(tài)及社會功能[D]. 徐菲陽.中央音樂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072716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0.1皮影戲音樂文章發(fā)表年度分布
第一章孝義皮腔聲腔綜述15可容八九人,臺窗高1.21米,窗寬1.75米!爆F(xiàn)今皮影戲的專用戲臺已經(jīng)不再使用。3.皮影木偶兩用戲臺,皮影戲木偶戲的合班演出,對演出的戲臺也有相應(yīng)要求。皮影是平面藝術(shù),屏幕表演有寬度而無深度,藝人坐立幕后操作,屏幕要求低;木偶是立體藝術(shù),有寬度又有深度,不要求看見操杖者,操杖者需隱身舉著木偶表演,且在整個戲臺空間活動,臺口比皮影的高。皮影表演的專用戲臺已不合適,戲臺的高寬深都必須加大,所以建造了皮木戲臺。像孝義神福村的皮木戲臺,面闊6.2米,進深4.8米,卷棚頂。白天掛上幕簾可以演出木偶,傍晚將中間木板取下,安上紙窗或紗窗,即可以演皮影戲。此戲臺現(xiàn)僅存于孝義市博物館內(nèi)。因為皮影戲演出性質(zhì)的轉(zhuǎn)變,從原來祭祀酬神轉(zhuǎn)變?yōu)檗r(nóng)閑娛樂和藝術(shù)文化展演,所以不再使用皮木戲臺。4.鋼架小舞臺,為了適應(yīng)不同演出場所的需要,影戲工作者組裝了鋼架小舞臺。這種舞臺,是不同長度的鋼管用螺絲鉚釘裝置而成,后放置在演出場地當中,再用幕帳裝飾門面。這種鋼架小舞臺,拆卸方便,可在學校小禮堂(或操場),機關(guān)餐廳、會議室等進行演出。圖1.2現(xiàn)代皮影舞臺戲臺是皮腔影戲發(fā)展的歷史見證者,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從皮影戲臺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知道,皮影戲起初是祭祀酬神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寺廟祠堂都建有專門的演出戲臺,隨后因木偶戲和皮影戲同臺演出的需要,戲臺改造為兩者都適用的皮木戲臺,從這些戲臺的建置上可以窺見當時影戲的發(fā)展盛況,和之后的蕭條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1.3.2孝義皮腔傳統(tǒng)劇目分析
亮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認同下的孝義皮腔[J]. 郭玥. 北方音樂. 2019(07)
[2]“非遺”語境下地方戲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以孝義皮影、木偶、碗碗腔為例[J]. 劉霄. 晉中學院學報. 2018(05)
[3]地方鄉(xiāng)土音樂的保護與拯救——以?怠逗诎祩鳌放c皮影戲為例[J]. 劉靚靚. 大眾文藝. 2017(10)
[4]試析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音樂特點[J]. 許養(yǎng)發(fā). 戲劇之家. 2014(17)
[5]浙江海寧“皮影戲”音樂唱腔源流考[J]. 高赟. 戲曲藝術(shù). 2009(02)
[6]山西影戲史略[J]. 孔美艷. 戲曲研究. 2002(03)
博士論文
[1]山西戲曲劇種文化地理研究[D]. 柴國珍.陜西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海寧皮影戲變遷及生存困境研究[D]. 周潔.浙江大學 2017
[2]山西皮影戲的歷史脈絡(luò)與藝術(shù)特色[D]. 武淑紅.山西大學 2017
[3]平江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D]. 馬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山西孝義皮影擺場擺件藝術(shù)研究[D]. 馬寧.太原理工大學 2016
[5]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與華縣皮影藝術(shù)之音樂特征的比較研究[D]. 楊雪.陜西師范大學 2015
[6]泰山皮影戲藝術(shù)研究[D]. 徐妍婕.天津音樂學院 2015
[7]孝義皮影的圖案藝術(shù)研究[D]. 曹其其.太原理工大學 2015
[8]山西皮影工藝技術(shù)初探[D]. 楊倩倩.山西大學 2014
[9]民國以來的孝義影戲藝人調(diào)查研究[D]. 嚴紅青.山西大學 2011
[10]根德爾哇揚在巴厘皮影戲中的音樂形態(tài)及社會功能[D]. 徐菲陽.中央音樂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0727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0727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