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高腔口述傳播的民族認同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1-09 22:13
辰河高腔從表演性質(zhì)上講,是以沅水流域民族文化為背景,在演繹方式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劇種。人們在研究地方文化的過程中,固然可以借助歷史文獻,但最真實、最豐富的歷史信息則包含在口述傳播之中。辰河高腔傳承人口述傳播為我們研究沅水流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因為口述研究除了關(guān)注辰河高腔的文本之外,研究者更需要注意表演者、觀眾以及整個表演的語境,在呈現(xiàn)表演的語境以及它們之間關(guān)系的同時,也需要關(guān)注傳承人口述的內(nèi)容、形式與文本,它們是構(gòu)成口述傳播的主體。此外,辰河高腔傳承人口述傳播具有比較強烈的地方性的獨特特征,這種表演呈現(xiàn)給我們的除了文化和場景之外,同時也是一種地方的社會歷史文化。
【文章來源】:齊魯藝苑. 2020,(01)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反映社會的主流思想
(一)主張“懲惡揚善”和“因果報應(yīng)”。
(二)弘揚“敬老孝親”和“經(jīng)世濟民”。
(三)講究“倫理道德”和“天人合一”。
二、強調(diào)佛、道、儒的宗教意識
三、取材于群眾的民俗生活與傳奇故事
四、傳承人身份的自我意識覺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辰河高腔目連戲人物——佞佛舍身的梁武帝[J]. 蔡多奇. 黃河之聲. 2011(12)
[2]辰河高腔目連戲:湘西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J]. 明躍玲,向凌.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3]湖南高腔觀音戲的演出內(nèi)容與形態(tài)[J]. 周秋良. 中國文學研究. 2008(03)
[4]口述史·口承傳統(tǒng)·人生史[J]. 王銘銘.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8(02)
[5]辰河之畔,聆聽遠去的高腔鼓點[J]. 汪渲,錢小丹. 藝海. 2007(04)
[6]論辰河戲與巫儺道的淵源關(guān)系[J]. 禹經(jīng)安. 懷化師專學報. 1995(04)
本文編號:2967495
【文章來源】:齊魯藝苑. 2020,(01)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反映社會的主流思想
(一)主張“懲惡揚善”和“因果報應(yīng)”。
(二)弘揚“敬老孝親”和“經(jīng)世濟民”。
(三)講究“倫理道德”和“天人合一”。
二、強調(diào)佛、道、儒的宗教意識
三、取材于群眾的民俗生活與傳奇故事
四、傳承人身份的自我意識覺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辰河高腔目連戲人物——佞佛舍身的梁武帝[J]. 蔡多奇. 黃河之聲. 2011(12)
[2]辰河高腔目連戲:湘西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J]. 明躍玲,向凌.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3]湖南高腔觀音戲的演出內(nèi)容與形態(tài)[J]. 周秋良. 中國文學研究. 2008(03)
[4]口述史·口承傳統(tǒng)·人生史[J]. 王銘銘.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8(02)
[5]辰河之畔,聆聽遠去的高腔鼓點[J]. 汪渲,錢小丹. 藝海. 2007(04)
[6]論辰河戲與巫儺道的淵源關(guān)系[J]. 禹經(jīng)安. 懷化師專學報. 1995(04)
本文編號:2967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674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