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戲面具藝術(shù)與周邊儺戲面具藝術(shù)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01 10:12
本文關(guān)鍵詞:安順地戲面具藝術(shù)與周邊儺戲面具藝術(shù)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面具歷史最悠久、流傳最廣泛的國家之一。而儺戲被稱為“活化石”,其面具的歷史、文化價值不言而喻。本論文以中國儺戲面具為研究對象,以安順地戲面具為主線,通過對安順地戲面具由古至今、由內(nèi)到外的動態(tài)研究及與其周邊地區(qū)(包括貴州省內(nèi)、湖南、四川、重慶、云南這些相鄰省市)儺戲面具的橫向?qū)Ρ妊芯?得出這些面具有些風(fēng)格迥異,有些卻在表現(xiàn)手法、用色等方面異常的相似。這些“表現(xiàn)”上的類同所體現(xiàn)的是不同地區(qū)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除了對儺戲面具造型、色彩等藝術(shù)手法上的比較分析,本論文還要進一步探尋儺戲面具的裝飾趣味,及其在當代社會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關(guān)鍵詞】:儺戲面具 藝術(shù)性 比較
【學(xué)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825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緣起9
- 二、研究背景、意義9-10
- 三、研究內(nèi)容及論文框架10-11
- 四、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儺文化概述13-21
- 第一節(jié) 儺戲與儺戲面具13-17
- 一、儺戲的流傳13-15
- 二、儺戲面具的演變15-17
- 第二節(jié) 中國儺文化的資源分布17-18
- 第三節(jié) 儺戲的分類及儺戲面具的特征18-20
- 第四節(jié) 中國當代儺戲發(fā)展狀況20-21
- 第二章 安順地戲面具21-47
- 第一節(jié) 安順地戲文化21-26
- 一、安順地域介紹21
- 二、安順地戲的起源21-22
- 三、安順地戲面具的分類22-26
- 第二節(jié) 古代安順地戲面具的特征26-32
- 一、程式化的造型26-29
- 二、趨向華麗的用色29-30
- 三、由簡到繁的裝飾紋樣30-32
- 四、材質(zhì)32
- 第三節(jié) 當代安順地戲面具藝術(shù)分析32-47
- 一、程式化的造型32-37
- 二、濃麗的色彩37-41
- 三、裝飾紋樣的暗喻41-45
- 四、材料與制作工藝45-47
- 第三章 安順周邊儺戲面具概況47-54
- 第一節(jié) 西南地區(qū)儺堂戲面具47-51
- 一、西南地區(qū)儺堂戲介紹47
- 二、西南地區(qū)儺堂戲面具特征47-51
- 第二節(jié) 貴州彝族撮泰吉面具51-52
- 一、撮泰吉介紹51
- 二、撮泰吉面具特征51-52
- 第三節(jié) 云南關(guān)索戲面具52-54
- 一、關(guān)索戲介紹52-53
- 二、關(guān)索戲面具特征53-54
- 第四章 安順地戲面具與周邊儺戲面具形式上的對比54-74
- 第一節(jié) 造型之比較54-59
- 第二節(jié) 色彩之比較59-62
- 第三節(jié) 裝飾紋樣之比較62-65
- 第四節(jié) 材質(zhì)與制作工藝之比較65
- 第五節(jié) 面具佩戴方式之比較65-66
- 第六節(jié) 儺戲面具的造型動因與模式66-74
- 一、形式的“程式化”與“變化”66-68
- 二、“模擬”與“變形”68-70
- 三、佛、道、巫的流轉(zhuǎn)與融合70-71
- 四、與戲劇臉譜的相互借鑒71-72
- 五、面具與神像72-74
- 第五章 安順地戲面具與周邊儺戲面具功能和裝飾趣味類同74-88
- 第一節(jié) 儺戲面具的功能74-79
- 一、此岸與彼岸的“渡船”74-75
- 二、驅(qū)邪之神的代言體75-76
- 三、祈福76
- 四、教化作用76-77
- 五、娛人77-78
- 六、賞玩78-79
- 第二節(jié) 儺戲面具的裝飾趣味79-88
- 一、儺面的藝術(shù)之美79-80
- 二、儺面形象的平面裝飾形式80-84
- 三、儺面形象的立體裝飾形式84-87
- 四、小型旅游產(chǎn)品87-88
- 結(jié)論88-89
- 參考文獻89-90
- 攻讀學(xué)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90-91
- 致謝91-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啟剛;;儺戲的晚唱[J];延安文學(xué);2008年06期
本文關(guān)鍵詞:安順地戲面具藝術(shù)與周邊儺戲面具藝術(shù)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04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8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