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昆曲唱腔研究三論
[Abstract]:The singing style of Kunqu Opera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uses of research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singing style of Kunqu Opera has flourished day by day,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musicians, and the singing skills of Kunqu Opera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compared wit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literal kung f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stidious. The cav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licate and varied. At the same time, Qing qu and drama also have further communication and blend. One is Wu Mei's "scholar's study" on singing, the other is the "practical" singing style represented by "Kunqu singing method" in "Tianyun Chronicle", and the first is Wu Mei's "scholar's study" on singing style, and the other is the study of "practical" singing style represented by "Kunqu singing method" in Tian Yun Chuan. Third, with the integrated meaning of "Yu School singing". Summarizing the important viewpoints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Kunqu singing in the past centur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 of Kunqu singing.
【作者單位】: 上海戲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項目“二十世紀昆曲學研究”(項目編號12CB073)之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8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葆祥;;江南曲圣俞粟廬[J];中華戲曲;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迎霞;;中國舞臺時空觀兼與西方戲劇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2 黃艾仁;風風雨雨真情在——胡適與梅蘭芳的交誼始末[J];滁州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3 李軍;甄軍芳;;“京劇大師”背后的戲曲理論家——論齊如山對梅蘭芳的影響[J];大舞臺;2007年06期
4 高湘萍;;論歌唱中的形體表演[J];大眾文藝;2010年04期
5 馮蕓;;昆曲藝術(shù)在蘇州的傳承與傳播——以“清曲社”、“清曲”為例[J];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2009年00期
6 謝雍君;;一次有意味有意義的演出——論昆曲《紅樓夢》折子戲[J];曹雪芹研究;2012年02期
7 蘇源熙;卞東波;;1935年,梅蘭芳在莫斯科:熟悉、不熟悉與陌生[J];國際漢學;2014年01期
8 李海萌;;淺論笙的伴奏藝術(shù)[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秦瑋鴻;;癡不求知癡更絕 萬千珠淚一瓊枝——論況周頤與梅蘭芳的交往及其詠梅詞[J];河池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李軍;;戲曲藝術(shù)視域中的現(xiàn)代生活題材——兼論齊如山戲曲藝術(shù)改革理論[J];河北學刊;2007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麗萍;關(guān)于現(xiàn)時香港初中戲劇課程的美育導向[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朱夏君;20世紀昆曲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3 張波;中國電影批評中的話語權(quán)威與身份建構(gòu)(1937-1949)[D];上海大學;2011年
4 幸潔;性別表演—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與實踐[D];浙江大學;2012年
5 何明燕;七寶樓臺的光華[D];浙江大學;2012年
6 宋娟;宋代筆記在《全宋詞》編纂中的史料價值[D];吉林大學;2012年
7 孔義龍;兩周編鐘音列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8 賀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樂考古學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9 顏全毅;清代京劇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柯凡;昆曲在當代的傳承和發(fā)展[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波濤;樊粹庭豫劇改革初論[D];河南大學;2011年
2 施之博;戲曲演員書法與演藝關(guān)系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3 馮麗萍;商業(yè)視域下的李漁戲曲理論與創(chuàng)作[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4 李振芳;近代濟南休閑娛樂場所與市民生活[D];山東大學;2011年
5 劉慰東;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論[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1年
6 尹丹;戲曲服飾可舞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冷桂軍;昆曲表演藝術(shù)的形式特征[D];蘇州大學;2002年
8 王紅;論《淮南子》的律歷、律數(shù)和旋宮[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9 劉雪穎;明代唱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徐蔚;跨越性別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恬;;無錫昆曲考述[J];戲曲藝術(shù);2007年0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濤聲;阿炳密碼的底色[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慕原;傳統(tǒng)的變遷[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2 婁晶汝;中國近現(xiàn)代昆曲曲社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35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3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