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燈戲形態(tài)特征與當代大眾審美趣味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taste of lantern opera in northern Sichuan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northern Sichuan Lantern Opera is short and clever, with fewer characters, simple props, and the pursuit of simple, fast rhythm aesthetic taste in line with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The second is the comedy style of dancing, laughing and making trouble in the lantern opera of northern Sichuan, which accords with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contemporary masses advocating happiness. Thirdly, the content of the lantern opera in northern Sichuan is homogenized, the form is custom, and the performance is live. it is similar to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contemporary populace and secularization. Fourth, the contemporary masses pursue the new and changing aesthetic taste, and promote the north Sichuan Lantern Opera to seek new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in form and content.
【作者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基金】: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部區(qū)域文化研究中心項目“地方戲劇與嘉陵江流域民俗文化傳播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XBYJC201104
【分類號】:J8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琳;;川北燈戲的定位與傳承思考[J];四川戲劇;2007年01期
2 韓西芹;劉汪洋;;梁山燈戲[J];今日重慶;2009年05期
3 王化;;川北燈戲藝術發(fā)展的歷程與展望[J];四川戲劇;1993年02期
4 袁玉珍;;恩施燈戲[J];戲劇之家;2003年03期
5 鄒波;;川北燈戲的鄉(xiāng)村世界[J];四川戲劇;2009年01期
6 ;《四川燈戲集》出版發(fā)行[J];四川戲劇;2006年06期
7 郭勇;;守護傳統(tǒng) 回歸鄉(xiāng)土——對當前四川燈戲保護的思考[J];四川戲劇;2007年06期
8 張書源;;民間藝術的奇葩——梁山燈戲[J];四川戲劇;2009年06期
9 韓西芹;;梁山燈戲古樹開新花[J];今日重慶;2007年08期
10 程序;;《四川燈戲集續(xù)編》(上、下卷)出版[J];四川戲劇;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德君;;從川劇現(xiàn)狀談地方院團生存發(fā)展空間的拓展[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鄧江虹 見習記者 唐歐;三角塘:馬燈戲,韻悠長[N];衡陽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何德敏;川北燈戲:如何讓老百姓“愛看”?[N];南充日報;2010年
3 王玉貴;執(zhí)著前行的川北燈戲[N];四川日報;2009年
4 王玉貴 本報記者 孫琪;四大燈戲聚南充 川北燈戲演什么?[N];四川日報;2010年
5 吳良兵;馬燈戲百姓的文化大餐[N];衡陽日報;2010年
6 記者 張德利 本報評論員;中國·南充嘉陵江燈戲藝術節(jié)昨晚隆重開幕[N];南充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王玉貴;載入中國戲曲音樂史冊的“燈戲窩子”[N];南充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莘瑜 實習生 龔海彬;川北燈戲:400年磨一劍的民生大戲[N];南充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劉莘瑜 實習生 龔海彬;川北燈戲從“心灰意冷”到“強勢崛起”[N];南充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曹雪蓉;走出局限 川北燈戲方能傳承[N];南充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齊靜;會館演劇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張猷猷;求偶紀—對“李木腦殼”的關系與演化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岳圣東;20世紀川劇音樂的發(fā)展與改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瑤;湖南平江燈戲藝術風格和演唱特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嵐;懷寧牛燈戲的音樂特征及文化內涵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玨玉;四川雅安“蘆山花燈”的唱腔特征及演唱風格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4 李秀明;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蘭州大學;2011年
5 霍豆豆;一支花鼓千斤重[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6 許華春;贛南采茶舞蹈文化中的客、畬混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思蒂;云南花燈歌舞編創(chuàng)藝術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3年
8 魏娉婷;論從花鼓戲轉型的民歌手現(xiàn)象[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楊丹;守護傳統(tǒng),,回歸鄉(xiāng)土——民族文化瑰寶:秀山花燈的傳承、衍變與展望[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金玉;夏縣蛤蟆嗡調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997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99736.html